&ep;&ep;容宁看完这封信,只剩一个念头:“唉,兄长就是心不够脏。”她哥当年最大的疏忽,还是高估了罗卜藏青的人品,再加上军中恐有细作。

&ep;&ep;不然凭罗卜藏青,单打独斗打不过她哥。否则也不会一被围剿,轻易死在她手中。

&ep;&ep;当然,以上全是容宁“自认为”。

&ep;&ep;要是军中包括京城中年长者知道她的“自以为”,肯定会露出“你疯了吧”的眼神,并且怀疑自己白活了那么多年。

&ep;&ep;不是谁都可以在年仅十五岁、身体还没有长成的情况下,一对一哪怕碰上壮年侍卫,打斗时也从不落于下风。

&ep;&ep;更别说容宁可以从几百里之外用重弓射杀敌人!

&ep;&ep;要知道火器最远不过是五百到八百里射程。超过两百里,重弓射出的箭所带的力道已经极为微弱。想要千里之外杀敌,得靠五人左右才能拉动的床弩。

&ep;&ep;容宁硬生生靠毁了一把重弓,成功射杀罗卜藏青。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个人说起都要震撼感叹“非人哉”。

&ep;&ep;边塞大捷,有定国公指挥得当的功绩在,但要是没容宁,真没那么容易杀了罗卜藏青。罗卜藏青自己都猜不到有人能那么远射杀他,猝不及防迎头中箭才会直接死了。

&ep;&ep;但她完全没察觉到她有多可怕。

&ep;&ep;其实这种认知上的误差,不能全怪容宁没见识。

&ep;&ep;不说大乾,历朝历代在军事上都喜欢“吹牛”。重武的朝代,武官喜欢把自己吹嘘得很厉害,好增加士兵们的气势。不重武的朝代,文官热衷于把武官吹嘘得很厉害但战败了来贬低武官不会打仗。

&ep;&ep;十万军兵出征能说成五十万,其它细节方面可想而知。很多兵书讲究细节上的严谨,但众人教容宁的时候,要承认自己不如容宁已经够憋屈,自然忍不住会说“你是很厉害,但历史上也有很厉害的,比如谁谁谁”。

&ep;&ep;容宁被教得无知无觉,带着这种认知偏差,成功年纪轻轻混上了少将军,比兄长容轩拿少将军位都快。

&ep;&ep;容宁哪怕自小在侍卫营里和侍卫们“骗来骗去”,也没想到有些“骗局”历史久远,贯古通今。她只当乱世容易出英雄,那些英雄都能这么厉害。她对比同龄人是厉害,对比古人不过尔尔。

&ep;&ep;好在这些认知偏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乾有人与敌互通。

&ep;&ep;容宁认真琢磨着木盒里的信,试图找出木盒身后人。

&ep;&ep;她翻译着这些信件,隐隐约约察觉到来信的人在让罗卜藏青为他找东西。

&ep;&ep;而来信者为此付出的是各种钱财,以支持罗卜藏青上位。

&ep;&ep;“很麻烦啊。”容宁烦恼起来。

&ep;&ep;往后要是边塞开通互市,会给这种人更大的机会去捞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边塞不管如何,属于天高皇帝远,给人拥兵镇守的机会,实在安危难测。

&ep;&ep;容宁每回想这些,对陛下的敬重之心便会不由自主加深。

&ep;&ep;光边塞是否能开通互市就有利有弊,要考虑极多。

&ep;&ep;天下江山不止边塞,身为帝王一天要操心的事比牛毛更多。

&ep;&ep;对比起圣上,争权夺势的皇子们不过如此。

&ep;&ep;容宁“嘶”了一声,深深闭上眼,随即放下信件藏好,在屋子里原地愤愤打起了拳。

&ep;&ep;又想起了七皇子。

&ep;&ep;有的阴影是一辈子缠绕上,甩不掉了!

&ep;&ep;……

&ep;&ep;京城。

&ep;&ep;“圣上……殡天了!”

&ep;&ep;太监一声又一声“殡天”将悲痛从京城皇宫传递到天下各地州府,丧钟响起,举国默哀,为帝王挂白七日,禁一切喜事。

&ep;&ep;皇帝遗诏一并公开,引无数臣子与百姓落泪。

&ep;&ep;“朕此生仓惶即位,幸不辱命。近三十载,兢兢业业,终有所得。然至今细思,尚有所愧。可叹力竭,难以改革推行,盖天命也。自此,天下便交于子孙与众臣。七皇子少劼,聪明仁孝,处事果决,宜即皇帝位,群臣佐之。其余诸事遵皇考遗制,不可烦臣扰民。”

&ep;&ep;遗诏后面更是细碎说了一些内容,七品以下的官员不准进京吊丧,也不准百姓过于折腾耽误农务。边疆固守的将士更是三品以下不准动身入京,不要大动干戈。

&ep;&ep;明面上的遗嘱如此仁善,私下的吩咐也留了一手余地。

&ep;&ep;除七皇子外,一部分皇子被圈养,大部分皇子被封了王位,送去各个封地,一生无权但也无忧。曾经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大皇子,被勒令亲自守陵。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