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快吃饭了,莫在海边等啰。”

“哎!”

在海边一块礁石上伫立的小小女孩儿回过头应了一声,脚步却不曾挪动,远处呼喊的妇女也不管她,径直回了家门。

这是华国靠海的一个小渔村,当然在旅游业的推动下,这个靠海为生的小渔村已经不再落后。家家户户的渔船都刷上了漂亮的白漆,换了结实的渔网,家里的房子也大多翻修过好几次。

虽然比不上大都市高楼大厦的繁华,但是靠海而生的渔民们对于美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彩色的民宿房屋,青石板路,远处的沙滩礁石以及在旅游淡季来来去去的渔船......

互联网的曝光逐渐把这个小渔村变成了华国引人瞩目的旅游胜地之一。

但是在如今的旅游淡季,渔村的游客不多,对于阿莲这样的原住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今天,出海的父亲依旧没有回来。

眼看着要到饭点了,阿莲手脚麻利地跳下礁石,沿路捡了几个完整好看的贝壳,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手上的贝壳可以穿起来,做个贝壳风铃,那些来旅游的游客很喜欢这样的纪念品,旺季的时候,阿莲可以靠这个赚不少零花钱。

“阿姆,我回来啦。”

“快去洗手,弟弟都饿了。”刚刚在渔村口呼喊的妇女端着一盆红烧海鱼走出来,用着当地的口音招呼自己的大女儿。

“知道啦。”阿莲放下贝壳,出门洗手,路过饭厅的时候,还逗弄了一会儿才一岁过的小弟弟。

对于大多数华国的家庭来说,并没有什么食不语,寝不言的规矩,相反,饭桌是他们交流感情一个重要的地点。

阿莲有点神思不属的扒拉着饭碗里的米饭,说道:“阿姆,阿爸已经出海五天啰,再不回来,船上的水就不够了。”

妇女夹了块鱼仔细把鱼刺挑干净,闻言用筷子敲了下阿莲的脑袋。

“莫瞎说,侬阿爸厉害得很。”

“我又没有说啥子。”

妇女这一敲分量不轻,阿莲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发狠似的快速把碗里的饭扒干净,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又跑出去了。

妇女正在给小儿子喂软烂的鱼肉,见此头也不抬,只大声嘱咐了一句。

“侬在海边看着点!”

“知道啦!”

......

像这样的一幕,在这个渔村中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又平和,时间却过得飞快。

阿莲这个年纪的女孩儿即便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年中因为各种原因放假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要多。

不过这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渔村中有一所不大的小学,教书的先生是从外地来地,姓文,两年前定居在这里。

新的老师比原来的老师要讨这些调皮学生的喜欢,因为文老师总是穿得很干净,从头到脚都打理的整整齐齐的。身上有着很好闻的味道,没有鱼腥味,说话也是很标准好听的普通话。

不像原来的老师,和他们一样说着渔村的地方话,平时倒还好,一到语文课就是全校学生的灾难。

文老师教的语文课很好,至少阿莲是这么觉得的,文老师读诗的时候总有一种韵味在里面。听着文老师念诗,她好像能从中看到那些很久远的画面。

那些从诗中流传至今的澎湃情感,跨越了时间,空间的距离来到她面前。

文老师经常夸赞阿莲有灵性,还让她好好念书,考出渔村,将来可以在大都市中生存。

但是阿莲虽然喜欢文老师,对于考出去这件事她还是本能的不喜欢。这几年经济条件好了,阿莲也是去外面看过的,但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她还是喜欢渔村的生活,这是她的根,她的梦。

她就想像文老师一样,慢慢的长大,出去又回来,最后就留在渔村教书。

不过今天是周末,学校放假,阿莲下午要去的可不是学校,而是海边。

她总有种预感,今天阿爸应该会回来了。

阿莲的直觉从小就很准,从小到大,但凡她出现了这种感觉,没有一次是错误的。

但是今天有些不一样,阿莲说不太清楚,她才10岁呢,只是本能的觉得随着阿爸回来的不止有鱼。

重新爬到自己最爱的那一块礁石上,这是渔村附近最高的一块礁石了。

在这里,阿莲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包围渔村的这片海收进眼底。这也就意味着,不论阿爸从哪个方向回来,她总能在第一时间看见。

时间一点点过去,阿莲手中的贝壳已经穿完了,海风拂过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海面飘荡的渔人指引归家的方向。

终于,在阿莲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一点淡淡的白色出现在了阿莲能看到的最远处!

接着,白点一点点靠近,变大......

最终白点变成了阿莲最熟悉的渔船,上面甚至还有她当年亲手画上去的红色太阳!

“阿爸!!!!”

不管渔船上的人能不能听见,阿莲激动地在礁石上跳动,手上的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混合着少女清脆的声音被海风裹挟着送到了海面上行驶的渔船上。

看见白色的渔船上冒出的一个黑点儿,阿莲便更加兴奋了。

几个跳跃,敏捷地从礁石上下来,向着渔村跑去,一边跑着,一边大声欢呼着。

“阿姆!阿姆!阿爸回来了!我看见了!”

“阿姆!!”

......

渔船上的男人咧着一张被胡子包裹的嘴,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