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儿子找上了刘二山和枣儿,说是想跟他俩商量点事。

要是以前,基本只找刘二山拿事就行,但自从方仙儿出现后,枣儿就也成了至关重要的人物,现在洞里大大小小的要事,人们也会过问一下她的意思。

几人来到一处空地站定,李婆子叹着气,缓缓开口道“二山,枣儿,我老婆子有个事想找你们帮忙。”

“我家二丫不是在沙土村吗咱进山前,她们那情况比咱强点,还有不少存粮,她还偷偷回来过一趟,给我带了些粮。”

枣儿想了想“是了,我记得这事儿,姨给的那包粮咱在路上都吃过。”

“对,我也记着呢。”刘二山说。

李婆子摆了摆手“进了山就是一家人,先不说粮的事。就是过了这么些天,咱们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了,我就开始忧心二丫那边的状况。”

“本来是想叫我家发宗悄摸过去看一趟的,但怕外边乱,我实在放心不下他一个人去,就想求你们帮个忙,看能不能跟他做个伴,一起去看下二丫她们咋样了”

待在这山里的多数都是苦命人,李婆子自然也不例外。

她并非本地人,曾经也是个不愁吃穿的外县商户女,后来家中得罪了人,家业被搞没了大半,一家人不得已回到农村老家躲事。

再后来,那地方又遭了天灾,没法再待,一家人只能开始逃难,一路逃到了石头村所在的地界。

逃难经历的种种暂且不提,总之财物耗光了,李家人彻底成了潦倒困苦的难民,不仅如此,中途李婆子的幼弟还被拐丢了,也不敢想是被卖了还是什么。

没过多久,家中长辈就撑不住,相继没了,李婆子只好在石头村寻了个厚道人家嫁了,陆续生下三个儿女。

老大和老三都是小子,只老二是个闺女。

本以为日子要慢慢转好,结果有一年老大被征兵,老三心疼他大哥结亲晚,又刚结没多久,就瞒着一家人偷偷替他去了,再传回来的就是死讯。

这些事都是枣儿以前听她爹说的。

李婆子刚提到的发宗就是她大儿子,也是铁柱的爹。

说起年龄,李发宗还比刘二山大些,却是无比沉默寡言的汉子,平时只默默缩在人群中间做事,从没有一点要出头的意思,不过是个很可靠的人。

枣儿正想着,旁边的刘二山就发话了“行,正好今儿还带了狍子回来,近期咱的存粮都够吃,缓两天再去找吃食也不耽误事,明天我就带人陪李大哥去沙土村一趟”

“哎,叫你们受累了,我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李婆子说着,神情有些苦涩。李发宗在她旁边站着,身形也很黯淡。

枣儿连忙摆手道“不辛苦,正巧我姑母也在沙土村呢,借这次正好去看她”

几人定下了去沙土村的章程,然后就散了。

李婆子回到洞里忙活起来,先是从自己的口粮中取了些蔬果干、饼糊干和肉肠。

接着又掏光家底,去方仙儿那求了几包干面饼。最后再拿一些菌子和蕨菜根,将所有东西统统塞进包袱,交到李发宗手里,让他回头给自家闺女带去。

李发宗拿着亲娘给的大包袱默了默,回过头又从自己的口粮里拨了点吃的,一起装进去了。

另一边,枣儿蹲在地上,找了根树枝画来画去,径自琢磨着盖小庙的细节,顺便盘算要用到的石头和木头的量。

想着想着,她一拍脑袋,决定先去问问方仙儿的意见。

毕竟是给它盖的庙,万一摞出了对方不喜欢的样式,那就好心办了坏事了。

找方仙儿这事已经做得轻车熟路,枣儿很快来到盛珺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