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不好与你开口。但是,我本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就称他名字,怎么了?”

李倾城笑言:“你对他怨念颇重,如此不好。”

“我好不好无所谓,但我知道,你肯定马上就不好了。”

李倾城退后几步,大叫:“免战!”

“切!”周池瑶道:“未央也没什么大事,你准备一下,去九原见他吧。”

李倾城今年十七,算来与李策已经整整十年没见了。要不是常常照镜子,他怕是都要忘记李策长什么样子了。

距离九原城外百里之地某处松树前,有一处不起眼的土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歪歪斜斜的字:李府勇士李二麻之墓。

就是这个老兵,原龙城侯府的一个仆从,拼尽力护他周。若不是遇到周池瑶四处游荡,李倾城或沦为北迪人奴隶,或早已惨死。

清理了一番坟头周围杂草,李倾城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认真地说道:“你且在此安息,待我为你们复仇。”

李倾城孤身独马立于九原城下,巍峨的九原城冰冷肃穆,屹立不倒,无声中诉说着往昔的血雨腥风。虽未亲眼见证,但城墙上的片片残破伤痕,也让他能感觉到这些年经历了多少惨烈的激战。

“城下何人?”守卫严肃地问道。

看到城楼上那苍老的面孔,李倾城百感交集,他行了一个九原的军礼:“我要见李策。”

“城下何人!”守卫老兵依旧是冷漠地回应。

“我叫李昊!”

“等着!”

不多会,城门开了一个缝,仅能够一人一马勉强穿行。他刚进了城,城门就紧紧地闭上。刚进城门,一群男女老少组成的士兵就将他团团围住。

“交出武器,接受检查。”

这些人面色枯黄,皆较为瘦弱,这就是九原城的守军,这就是镇北军真正的面目。城楼之上,已经是他们最强壮的士兵。

李策就是带着这样一群人,又坚守了九原城整整十年。

李倾城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有些事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李策知道他在未央,但仍然装作不知道。周池瑶一次次送信,他仍然不为所动。

这是出自于一个父亲的私心,是对他最后的爱。

他与周池瑶订下婚事,李策不同意,不是因为周池瑶的身份配不上他,而是他不配。

李策那么骄傲的人,明明已经将儿子托付给了她,又怎愿让她再受委屈。所以,他一次次为难于她,甚至让她遭受了屈辱。

李倾城也终于明白,周池瑶为何在见了李策之后对他要求更严,完是在把他当成一个儿子在养。

他也终于明白,周池瑶为何会在他说出自己的梦想后那么坚定地支持他。

李倾城的举动显然让众人有些看不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穿着破旧的盔甲,生气地说道:“大男人哭什么哭,真是丢人。”

李倾城没有说话,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了镇北侯府。

虽名为侯府,不过是一座相对较大的宅子。进门后有一个校场,里面有一些相对精壮的男人,甚至仍有妇人在训练着。

进了李策处理事务的大厅,看着几人与满头白发的李策在那里说事,他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过了好久,李策终于发现了他。

十年没见,李策第一时间也没有认出他来。

“小伙子面生得狠,是从哪里过来投军的?”李策面色和善,温柔地说道。

李倾城砰地一下跪在了地上,一直磕头。

“爹,孩儿不孝,今日才来看您。”

李策扶起了他,仔细地看了又看,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你真是昊儿?”

李倾城点头,眼泪在眼中一直打转。

李策再三打量,最终才确定他的身份,叹道:“真好啊,我的儿子终于长大了!”

“是世子?”

“是小侯爷吗?”

李策大声对众人说道:“没错,是我流落在北迪人手中的昊儿,如今平安归来了。”

众人一阵欢呼。

李策又宣布:“此乃大喜,今天所有人加餐!”

“好也!”

父子团聚,此为喜事,举城同乐。

但九原城经过多年的征战,早就疲惫不堪,满城上下不过仅剩下几万人,皆是老弱妇残。虽然有各地志士不断来援,但这里太苦了,他们终待不长久。尽管如此,但仍有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小小的九原城,埋葬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

不仅九原城人丁不兴,云州城同样如此。李策估计,两地所有人口加起来可能已经只有十万出头。这些没走的人,皆是因为故土难离。

他们生在这里,也想要葬在这里。

燕国曾经残害了整整五万九云士兵,那简直是要了九云的命。九云若有中阳那般人口,十年时间足可以恢复。可是九云原本也就二十来万人,这里又天生贫瘠,常年战火,哪有时间给他们恢复。

“这么多年不见我,如今叫我回九原是有何事?”李倾城好奇。

李策喝着浊酒,脸上带着笑,说道:“燕国皇室的小公主,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