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正想着呢,突然脚下一实,睁开眼睛再看,却不知怎么的已经来到了琼华岛上。转头左右一踅摸,原来瑞秋也早渡过来了,两人目光不经意地撞上,瑞秋一瞪眼,又是一声冷哼,吓得捧灯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ep;&ep;这琼华岛是个人工小山包,本是由挖掘太液池的淤泥堆积而成,岛东和岛南都有桥梁通着陆地,不过这时候已经破损不堪,难以行人了,所以宋礼才会提醒刘鉴他们,岛东北对岸有个船屋。岛上原本盖满了元代的皇家宫阙,此时也大多毁弃,光剩下残垣断壁和满地的碎石头,一眼望过去,树遮墙蔽,看不清哪里有人。

&ep;&ep;十三娘一放下捧灯,立刻就快步朝山顶跑去。捧灯和瑞秋在后跟随,才跑了两步,突然眼前腾起一股雾气,随即“呼”的一声,飞沙走石,几乎刮得三个人睁不开眼睛来。就听十三娘的声音喊:“妖人布了阵法,你们小心!”

&ep;&ep;如果没听过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大概捧灯会答应一声,然后硬着头皮硬往里闯吧,但他此刻心里却想:“天知道这是什么阵,说小心,我可该怎么小心?”十三娘挂念着刘鉴的安危,关照瑞秋说:“你看着点捧灯,我先去了。”

&ep;&ep;捧灯心说:“别呀,您把我和这丫头单独留下,她还不要了我的小命儿?!”正想着,突然胳臂上被个硬物重重地敲了一记,就听瑞秋“哼”了一声说:“后退三步,站稳了,别乱动!”

&ep;&ep;捧灯估计瑞秋是拿剑鞘敲的自己胳臂,心说:“你又不是大丈夫,还真一言九鼎,说不碰我就不碰我……”不敢违抗,乖乖地后退了三步。这三步不退则已,一退之下,突然眼前雾气消散,重放光明,而怪风也瞬间就停止了。

&ep;&ep;他瞪大了眼睛朝前望,看不见十三娘和瑞秋的身影。按道理不识阵法就不该乱闯,可这小书童莽撞惯了的,加上担心主人的安危――“此阵看来颇为凶险,未知尊主能识破否?”他站了没半柱香的时间,实在忍不住了,大着胆子又朝前迈了两步。

&ep;&ep;“呼~~”一阵大风迎面刮来,刮得捧灯原地转了半个圈,打个趔趄,差点摔倒。就这么一转,等风过去,他早就分辨不清东西南北了,想要往阵外退,可是连退六七步,眼前还是迷迷濛濛的雾气浓郁。

&ep;&ep;小书童心里着慌,不敢再退,低着头继续朝前乱闯。跑了几步,差点撞到一堵残墙,他心说“有门儿”,手脚并用,爬上了墙头。这再左右一望,就见雾气重重,缭绕流动,隐约的到处都是大石头堆,把四面八方都给堵住了,想要下墙找条路走,却根本就找不到。

&ep;&ep;捧灯不惊反喜,一拍巴掌:“我知道了,这是诸葛亮的八阵图!”这几年南京风行一本平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刘鉴买了一部,捧灯偶尔翻到,爱不释手,看得是痛快淋漓。他还时常问刘鉴:“尊主,未审先公刘大人与那诸葛孔明强弱高下如何?”刘鉴不理,他却还要追问:“既云先公刘大人数术一时无两,何不为周瑜借来东风,反教诸葛孔明专美于前,何也?”

&ep;&ep;当时就挨了刘鉴好大一个暴栗,一方面要他好好说话,另方面嘲笑说:“你还真把说部当真事儿了,那风真是可以借得来的么?”

&ep;&ep;捧灯在刘鉴那里问不出子丑寅卯来,只好自己闷头读书,反复看了好多遍,很多情节都熟极而流了。此刻身处琼华岛上的阵法之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八阵图石伏陆逊”一节突然就泛上了心头:

&ep;&ep;“陆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

&ep;&ep;心里在背,嘴里自然而然地就喊了出来:“吾中诸葛之计也!”不知道主人和王远华、袁忠彻是什么级别的军师,能不能比陆逊强,破得了这“牛葛亮”的八阵图,反正小书童知道自己是破不了的。当年陆逊被困,有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来救他,不知道今天谁能来救自己?当下连曹操在华容道讲过的话都给急出来了:“吾命休矣!”

&ep;&ep;谁想到话才出口,残墙后面突然有人高声询问:“将军欲出此阵乎?”

&ep;&ep;按照《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所写,陆逊被困八阵图中,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

&ep;&ep;这时候捧灯也听到有人问:“将军欲出此阵乎?”本能地就回复说:“愿长者引出。”同时定睛细看,就见重重迷雾之中,墙后面转出来一位白须白发的老者,仙风道骨,手持竹杖,他几乎就要怀疑是黄承彦显灵了。

&ep;&ep;那老者到了近前,抬起竹杖递给捧灯:“抓牢了,跟我来。”捧灯这才看清楚,原来这老头不是黄承彦,却也是自己认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