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王佐又开始起草奏折了。

&ep;&ep;这一年过的很惊险刺激,但也收获满满。

&ep;&ep;如同王佐说的那样,这样的军民一心的事情,在大过年的时候,上报到朝廷,是一件喜事,尤其是结局,丁家村的人还大获全胜。

&ep;&ep;所以赏赐在年后,丁田他们要离开丁家村的时候,由朝廷快马加鞭的送来。

&ep;&ep;整个牛角县再次免税三年。

&ep;&ep;这对朝廷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是个喜事儿。

&ep;&ep;其次是整个丁家村的人都有封赏。

&ep;&ep;普通村民每家都赏了一百两银子,其实丁家村一共才几户人家啊?

&ep;&ep;这赏银是最普通的赏赐了。

&ep;&ep;然后是每一家都有那么三五匹的绸缎,这个是宫绸,还是大红色的,比较惹百姓们喜欢。

&ep;&ep;各家又分了两头牛,是吃肉的肉牛。

&ep;&ep;这是当地的官府给的,当地官府每年都从草原上的蛮族那里要不少东西,牛羊最不缺了。

&ep;&ep;另外,王佐重点点名的出战的青壮人家,又比旁人多了十两金子、一对宫花的赏赐。

&ep;&ep;以一个村子抵抗住了外敌的骑兵突袭,丁家村的村长又比普通人家多了一对玉佩:“这以后就是我老丁家的传家宝了,只传给长子长媳!”

&ep;&ep;老里长乐得合不拢嘴,郑重的将这对玉佩,挂在自己的大儿子腰上一个,挂在大儿媳妇的腰上一个。

&ep;&ep;丁墨、丁侃家更是有了一块“竹报平安”的玉牌,这也成了传家宝。

&ep;&ep;因为一些有了战功的人家都是另外有赏赐的,倒也让人羡慕不已。

&ep;&ep;唯独丁田没有。

&ep;&ep;丁二叔他们都有了一柄玉如意呢。

&ep;&ep;虽然不缺这把玉如意,但是皇帝光明正大的赏赐,跟丁田走年礼送来的还是不一样。

&ep;&ep;一接了赏赐,立刻就清理出一间专门的房间,供奉这把玉如意。

&ep;&ep;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皇赏”啊!

&ep;&ep;二叔三叔接了赏赐,喜气洋洋之后,发现没丁田的,不由得担心的问:“田儿,你的赏赐呢?”

&ep;&ep;“我的赏赐要回京之后才能送来。”丁田道:“恭喜二叔三叔了。”

&ep;&ep;因为他们两家全村最富裕,在祠堂里不仅杀了十几头羊熬汤,还杀了两头牛,各种吃食也不要钱一样的舍了出去,皇帝特意“厚赏”了两家,别人家的都是玉佩和玉牌等等,丁二叔跟丁三叔家就是玉如意。

&ep;&ep;都是上好的白玉镶金的如意。

&ep;&ep;“那就好,那就好!”只要不忘了田儿就行。

&ep;&ep;俩人开心了,村子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其实就是摆了一天的流水席,附近的村落都来了。

&ep;&ep;胡家舅舅更是后怕的很:“围墙一定要修,一定要修!”

&ep;&ep;村长也道:“修!这次可不能偷懒了。”

&ep;&ep;以前不觉得什么,现在发现还是处处都有危险啊。

&ep;&ep;在出了正月之后,徐县令飞快的给儿子定下了丁家的二闺女。

&ep;&ep;但是在下聘礼的时候,丁田也跟徐县令说了:“以你现在的政绩,调任知府估计是肯定的了,你家还要定下我二堂妹吗?”

&ep;&ep;“订!”徐县令苦笑道:“不说我们是患难见真情的关系,就是我那儿子,也对丁二小姐很满意。”

&ep;&ep;“嗯?”丁田眼睛一亮:“他见过我妹妹?”

&ep;&ep;“见过,还见过不止一次。”徐县令摸了摸鼻子:“你也知道,咱们这里不那么讲究,犬子见过好几次,尤其是丁二小姐没有那些大家闺秀的矫揉做作,犬子很喜欢。”

&ep;&ep;这里是边陲之地,加上丁家这一代也才起来,大家闺秀什么的不要想了,丁家的二闺女,平时还带着人去县城里买东西,自己会去布庄挑布匹,会去绣庄买绣线。

&ep;&ep;家里是不需要她做绣活贴补家用了,但是她也不闲着,给家里人做衣服,针线越发的好了,还绣一些小东西,给自己准备嫁妆。

&ep;&ep;平时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就知道臭美,家里有人伺候,她也会做一些活儿,偶尔会下厨给家里人做一顿饭。

&ep;&ep;总之,是个很普通农家女孩子。

&ep;&ep;守得住清贫,也享得了富贵。

&ep;&ep;丁田没想到徐大公子对自家二堂妹的评价还挺高。

&ep;&ep;双方顺利地在丁田离开丁家村,回到京中之前,成了亲。

&ep;&ep;丁田亲自给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