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周王给了张寻一个编纂史书的差事,张寻很顺利的就进入到存放王室档案的地方,查找起当年关于那件案子的记载。足足一上午张寻才出来,因为他还看了那一年前后半年里王室档案的所有记载。

原来在白毅强入狱的前一年六月,先王欲效仿远古大禹圣帝治水,投入巨资面治理黄河水患。于是白毅强以工部侍郎的官职被先王任命为钦差,权负责那次黄河治理事宜。白毅强知道对于黄河而言,治水的关键在于治沙。清理河道淤泥沉沙,保持黄河沿岸绿化,避免水土流失,这是白毅强当时制定的策略。一开始去了三门峡,在那试点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历时三个月,证明“清理淤积,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方案是可行有效的。白毅强回到洛阳,向先王汇报结果。先王见有了成效,就要白毅强立即扩大范围,必须在年底前摸清黄河沿岸各地的水土保持情况及各段水域的淤积情况,并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就这样白毅强刚到洛阳又转身出了洛阳去了焦作、新乡、开封、濮阳四府及这四府所辖的在黄河沿岸的所有县,好在白毅强本身就是正三品官员,又是钦差大臣,沿途各府各县的官员权利配合,总算在腊月初的时候完成了这四府的勘察工作。回道洛阳之后,又在白府制定了黄河治理的部方案。这份方案制定的十分详尽,足足花了十五天的时间。不过就是制定这份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少了一个关键点,就是郑县。而白毅强之所以先前忽略了郑县,是因为那是先王给王弟的封地,只向中央交税,具体事务是那位王弟自管,中央一般情况下不插手,否则那就不叫封地了。至于黄河洛阳段的勘察,白毅强交给了自己的师爷负责,还是放心的,于是这份方案就独缺郑县。白毅强是个力求完美的人,何况郑县那个位置很重要。

第二日,白毅强带着制定完成的黄河面治理方案见到先王后做了详细汇报。这份方案最让先王满意是分区分段负责,落实到人。整个方案分为六个片区,三门峡片区(虽是试点,但力度要加大。)洛阳片区、焦作片区、新乡片区、开封片区、濮阳片区。片区以府划分,知府负责,通判监督。洛阳因为是都城,该片区由工部尚书负责。段以县划分,县令负责,主簿协助,并相互监督。总之,这方案强调的是照章办理,分责到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最后,白毅强拿出一张黄河沿线示意图(简易地图)说道“陛下请看,这份方案少了一个关键点郑县,由于郑县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如果郑县这个点不治理的话,对整个方案臣估计至少会降低三成效果。臣年后想去郑县勘察,请陛下恩准。”先王说道:“白爱卿,情况寡人知道了,年后再议。你下去吧!”

元宵节过后第一次早朝,先王就让随身太监李兴宣读了工部侍郎白毅强的这份黄河面治理计划。李兴宣读完毕,先王就要百官商议。百官也不是傻子,这明显先王都决定了照此执行,那还商议什么,同意执行好了。百官表态之后,先王就要李兴派人把方案发放到各府各县执行。先王又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事要奏?”见百官没人上奏,说道:“白爱卿留下,其余人退朝。”百官行礼退去后,先王递给白毅强一封信同时说道:“白爱卿,这是寡人给王弟的亲笔信,郑县的勘察和治理寡人就交给你了。”

白毅强出宫之后就带上几名随从立刻赶赴郑县,到了郑县后立刻去了郑公府(以封地来称呼,封在郑县,所以称呼为郑公。)见到郑公后,把先王的信递给郑公同时开口说道:“郑公,这是陛下写给您的亲笔信。臣工部侍郎白毅强此次来到郑公封地,是为了勘察这的河道於积情况和水土保持状况而后进行治理,从而最大程度避免黄河在境内发生水患。还望能得到郑公的支持。”郑公说道:“情况本公知道了,本公会下令封地所属人员配合你的。”

一开始,勘察阶段还比较顺利,一个半月就完成了。郑县河道於积和水土流失比想象中的糟,白毅强核算了郑县所需的治理费用以后,就起草一份报告让两名随从送往洛阳交给先王。白毅强足足等了两个月,等来的却是刑部的镣铐把他押赴都城洛阳,后来他才知道郑公用了那笔治理费起兵谋反,失败后自杀了。先王另外派人完成了郑县的河道治理。

以上就是张寻通过天牢中白毅强的叙述和查阅王室档案了解的当年大案部内容。张寻知道自己必须要去趟郑县了。

回到张府,张寻让碧荷和玉婵去把白玉莲和白温叫来。张寻这次准备带上碧荷、玉婵、白玉莲、白温一行五人去郑县。馨岚和文欣在家照顾张行、张倩雯、张秀雅、张铭四个孩子。之所以让白家主仆二人过去一是因为二人的身份,白毅强当年在郑县待的时间可不短,当地的百姓可能存在知情者,而白毅强当年治理水患是有功的,或许这些知情者会感激他从而愿意把情况告诉他的后人;二来,怕那梁相国报复二人,一个是文道“种子”,一个是文道“种子”最关心的人,若是白玉莲出了意外,白温也就废了,还是带在身边安。

碧荷和玉婵把白家主仆带回来后,张寻就和她们说了去郑县的事,四人自然都愿意去。张寻问白家主仆二人道:“玉莲侄女、白温,你们俩会骑马吗?”两人点头道“会”。张寻考虑到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