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寻和四女结束了沂蒙山上半个月的游玩之后,回到沂原县城。生活回到原本的轨道,张寻忙着治理沂原,四女则尽心打理醉仙楼。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腊月中旬,张寻想起杜家村那群跟着他学《千字文》的孩子们,差不多一年了,就决定去杜家村看看。

想到孩子们,张寻又叹到“自己什么时候能做父亲啊!”,随即想到自己结婚虽然也有一年多了,不过不是忙于备考就是上任县令后为公务奔波,和馨岚文欣两位夫人是聚少离多,也就是在两月前自己才有空实施“造人计划”。张寻安慰自己道“很快会有消息的。”马车停了下来,张寻知道到了杜家村口,于是按捺住自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平静后下车对车夫说道:“你回县衙去吧!”就再次进入杜家村。

张寻还是走到杜刚的房屋前,敲了几下房门。杜刚打开门见是张寻,正欲行跪礼。张寻急忙阻止杜刚,说道:“我若以沂原县令的身份不会来你这里,来你这就是叙叙旧。你要是再这样,我挑头就走。”杜刚只好不行跪礼,恭敬的叫声张县。来到屋内,张寻只看到杜刚的老婆在就问道:“我那学生闻礼怎么不在?”杜刚回道:“张县,自从您上次来杜家村教孩子们识文断字后,每日上午下午各一个时辰都要读书习字。还是您上课的那个位置那个时间,风雨无阻,假日不休。”张寻说道:“原来如此,那你就带我过去看看吧!”

杜刚带着张寻来到杜家祠堂,张寻看到眼前的一幕,心里感叹到杜家村村民的纯朴。怪不得自己那折寿二十年的天谴化解了,原来这杜家村的村民给他立了生祠,日日供奉。走到了那间当时用作教室的房间外,透过窗子看到那杜黎在带着孩子们在朗诵《千字文》。杜刚说道:“张县,你在院试中写下《师说》,提到了他的名字,让他很受鼓舞,开春后就准备去县试考秀才。”张寻笑道:“那县试本县可是主考官,我可不会徇私。”这时孩子们已经朗诵完了《千字文》,张寻就走进了教室。杜黎和杜闻礼最先看到张寻,就行了见师礼。其他孩子看到动静,于是齐声叫道:“老师好!”张寻说道:“我来看看你们,你们一定不要荒废学习。”杜闻礼这时上来,调皮的拉着张寻的手说道:“《千字文》闻礼已经部理解了,叔叔你还有什么能教我的?叔叔你说过希望我将来当状元的。”张寻笑道:“叔叔过完年再教你。”老村长杜清此时也来到了这教室,听到杜闻礼充满稚气的话语对杜刚说道:“杜刚,你生了个好儿子啊!”中午张寻和杜家村村民一起吃了个饭,询问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就离开了杜家村。

小年那日中午,张寻和四女一起正在院内吃饭,突然馨岚不适起来,张寻想难道是有喜了,就要文欣照顾好馨岚,自己就去请郎中了。郎中一把脉,果然是喜脉,馨岚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张寻给了那郎中一个大红包,把郎中送出院外。心情大好的张寻哼着“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回到了院子。看到文欣正在祝贺馨岚,就对碧荷和玉婵说道:“你们一定要照顾好馨岚,让馨岚一切都感到舒心惬意。”张寻又对馨岚说道:“馨岚,接下来一段日子其他的事你都不要管了,心情舒畅的为我为张家孕育第一个小生命。”馨岚说道:“夫君放心,我一定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张寻又道:“我去写信给岳父报喜,今年过年就在沂原过了。”

整个年,从小年夜到元宵,张寻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县衙后院。天气晴朗,就陪着馨岚晒晒冬日暖阳,雨雪霏霏,则在屋里给馨岚讲童话故事。这份体贴让文欣羡慕不已,晚上就更加使尽浑身解数媚惑张寻,希望自己也能快些有喜。

年后,张寻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好在都是些小事,比如到县学去给那些生员上上课,上门慰问下七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等等。只到过了清明,张寻感觉到不对,元宵节后,沂原境内滴雨未下。张寻知道这不是小事,立刻派人叫来曾县丞、李主簿和管理沂原渠日常工作的蒋劲松。等三人到了后,张寻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蒋劲松说道:“沂原境内不用担心,我二月初就已下令启动了沂原渠的灌溉功能,各乡的蓄水池也已蓄满水。太阳正大的时候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让作物避免被阳光暴晒,收成不会有大的影响。去年又是丰收之年,粮库里粮食充足,供应沂原没有一点问题。”张寻听到蒋劲松这么说,稍微安心一点,就说道:“本县等下就立刻赶到淄博向知府大人问下此次干旱的覆盖面积。明亮,你亲自盯着粮库,绝对不能发生任何问题。三省,你的任务有两个,如果旱情真的到了旱灾的地步,你要有秩序的接收难民,维护治安;二要严厉打击那些敢哄抬粮价的奸商,保持粮价稳定。劲松,你继续辛苦下,各乡多跑跑,充分利用好沂原渠,把损失减到最小。”三人都点头应下离开县衙去盯着自己负责的事项去了,张寻也骑马往淄博而去。

沿路看到的一些状况,张寻知道这次麻烦大了,旱情小不了。一路急行,到了淄博城门才慢下来。到了府衙门口,看见戴师爷就顾不着礼仪了大声叫道:“戴师爷,戴师爷。”戴师爷看是张寻,问道:“张县,你这是?”张寻说道:“我沂原从元宵到现在滴雨未下,我来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