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

紫禁城。

驾驾驾!

百名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飞奔午门!

马踏飞燕,劲旅驰骋!

守门宫卫士正欲拦下,为首的锦衣卫千户手里举着八百里加急的信件!

但大明律法规定,凡是紧急军事,侍卫可以乘马直接冲入白玉广场。

除此情况之外,其余骑马入宫者,皆斩!

三日一次的早朝!

宣政殿内。

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在与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

突然间,急促的脚步声在外面响起。

“报!”

“报!”

“西北嘉峪关八百里急报!”

“嘉峪关大捷,大捷,北疆鞑靼和蒙古敌军尽数被诛!缴获战马,器械无数!”

朱厚照站在朝堂之上,面露喜色,陡然间眼睛一亮,压低心里的悦色,朗声说道:“快呈上来!”

与此同时,玉阶下的文武百官皆流露出激动的脸色。

戚景通,钱宁果然没有辜负陛下和朝廷对他们的希望,大明边境危机,总算解决了。

噔噔噔!

兵士急匆匆的来到宣政殿,恭恭敬敬的将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到近侍太监手里。

当朱厚照将文书打开的那一瞬间,满脸上的兴奋溢于言表。

玉阶下,群臣翘首以盼。

文书中心详细记载了战争的经过。

同时,戚景通将此次得以剿灭贼军的首功推到护龙山庄段天涯和归海一刀身上。

“陛下,鞑靼首领的头颅全部在殿外!”

当此声音响起的时候,朝中文武大臣皆露出喜色。

朱厚照将文书交个近侍卫太监,不怒自威道:“念!”

近侍太监恭恭敬敬的接过文书,朗声在宣政殿内读起来。

文武百官听此一言,心中忧虑顿时解开,整个大殿之人个个都神清气爽。

内阁首辅刘健喜极而泣,快步走出班列,恭敬说道:“陛下,文书上将斩杀鞑靼头颅的攻来归集给护龙山庄的段天涯和归海一刀,他们两人不畏生死斩下鞑靼首领头颅,臣以为当记头功。”

“为大明浴血奋战的将士,陛下也应嘉奖,犒赏三军,以彰显陛下恩德。”

朱厚照微微颔首,朗声道:“刘阁老所言甚是,朕正有此意!”

“传朕旨意,护龙山庄段天涯,归海一刀不畏生死,亲斩鞑靼首领,立有大功,册封为大内二品带刀侍卫!”

“兵部武选司戚景通,钱宁星夜驰援嘉峪关,缴械无数,册封为嘉峪关卫指挥使!”

“兵部侍郎钱宁,官升三品,入兵部武选司任副职!”

“陛下圣明!”

群臣话音落毕。

朱厚照却未沉浸在捷报的喜悦之中。

当满朝文武皆沉浸在捷报的喜悦之中时,朱厚照却豁然起身,威严说道:“如今外族势力已经消除,为今之计,当趁其根基维稳之时,一举将其全部寂灭,依旧后患!”

“传令戚景通,钱宁深入大山戈壁,步步为营,哪怕纵深万里也要将鞑靼去部铲除!”

百官闻言,先是一惊,继而为陛下的英勇决策拍手叫好!

皇帝虽少,但其心怀天下,志向丝毫不逊于当年先祖皇帝朱元璋!

趁他起火,要了他命的道理,朱厚照还是懂得的。

本来,两国的战争就像两个男人打架的道理,朱厚照从小就懂得。

就在满朝文武为朱厚照的圣明而欢呼雀跃时,朱厚照的另外一道诏书却让群臣震惊不已!

诏书的意思很明了,命诏大明的十三个附属国,筹备银两,先将弘治皇帝手中短缺的银两补齐!

凡是接到大明皇帝诏命而未有行动者,当诛!

除此之外,大明十三个附属国中,除倭国外,其他附属国都知道了北疆鞑靼兵败被割首的消息,他们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肃性。

原本以为大明自弘治皇帝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谁曾想到,只这一战,就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大明帝国的强盛!

大明帝国,还是那个屹立于东方民族之巅的大明帝国!

那些附属国的君臣们接到大明圣旨,都一个个战战兢兢,生怕正德皇帝去找他们这几年的麻烦。

当即,附属国君臣们连夜下诏征收赋税来凑岁贡!

......

养心殿,

朱厚照睡了一个大觉。

醒来之后,见到殿外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朱厚照换上一身便装,踏出养心殿,清风拂面,风和日丽。

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来到朱厚照的面前,递上一卷奏折。

朱厚照将奏折打开之后,奏折上记录着最近几日朝野内外的大事情。

户部尚书谢谦三更天去了小妾房间休息,五更天天明出来。

礼部尚书王鳌在兵部尚书钱芳的府上做客,两人相谈甚欢,主要议论的钱宁西征,兵部里的事情。

期间他们赞叹最多是大明皇帝,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独断的好皇帝。

西厂督主雨化田正在返京路上...

朱厚照将奏折合上,随手交给内侍太监,这份奏折是东厂督主曹正淳上奏的,在朱厚照敲打了他之后,东厂已经显露出鹰爪。

朱厚照在白玉广场上随意的踱着步子。

几名慈宁宫的太监来到朱厚照身边。

“启奏陛下,太后娘娘在慈宁宫召见陛下!”

太后张氏,是朱厚照最近新册封的,之前废了西太后,现在他的生母张氏就是当今太后。

这张氏是弘治皇帝一生钟爱的妻子,一生中也只册封了此一位皇后,从古至今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