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四皇子今年八岁,是一宫女所生,被抱到王嫔身边抚养,但因为抱过来时已经五岁,记事了,与王嫔这个养母并不亲近。

&ep;&ep;但毫无疑问,王家和这个皇子绑在了一起。

&ep;&ep;而最小的皇子,也就是五皇子,六岁,是皇后的妹妹所出,一出生就被抱到皇后身边,当成了嫡子抚养。

&ep;&ep;他们现在听着年纪不大,还没到夺嫡的时候,可六年后,最小的也已经十二。

&ep;&ep;新帝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坚持立嫡子为太子,惹得上面位皇子不满,新一轮的夺嫡已经到来。

&ep;&ep;如果其中再掺入甄贵妃母子,那杀伤力肯定很值得期待!

&ep;&ep;第439章红楼潜龙在渊53事情……

&ep;&ep;事情还得慢慢筹谋,急是急不得的,越急越容易出错,这可是夺嫡,错一步就意味着万劫不复。

&ep;&ep;因此只是暂时定下基调,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就罢了。

&ep;&ep;之后根据事态发展,因势利导才能不落痕迹。

&ep;&ep;和陈景轩深谈完,苏叶没有多待,第一日就出发回了扬州。

&ep;&ep;此时林家早已得到消息,自是高兴不已,一直准备着庆贺事宜,就等她回来。

&ep;&ep;而扬州城的其他人,也纷纷知道了,巡盐御史家的公子,仅十一岁的林墨玉竟考中了举人,还一举夺得解元。

&ep;&ep;这不可谓不轰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到了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是年轻有为。

&ep;&ep;而苏叶堪堪不过十一,就已经是举人,这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ep;&ep;且她身为姑苏解元,不会有人以为她会在会试中落榜吧?

&ep;&ep;谈起文风昌盛,京城稍逊江南,而要说江南哪里出的进士最多,毫无疑问,肯定是姑苏和金陵两地。

&ep;&ep;大楚自建朝以来,一半进士出自江南,三分之一出自姑苏和金陵。

&ep;&ep;这两地考出来的举人,不要说解元了,就是前十名,放在别的地方,也妥妥是解元之才。

&ep;&ep;每届科举,总有这两地的举人,夺得那殿试的前三甲,竞争如此激烈,苏叶能脱颖而出,足可见才华何等过人。

&ep;&ep;毫无疑问,这妥妥是未来的状元之才,最不济也会像他父亲那般,成为探花郎。

&ep;&ep;毕竟见过苏叶的都认为,这绝对是美男子。

&ep;&ep;林家在扬州本就地位超然,林家子嗣还这么出息,未来几十年的富贵都不用愁了,所有人都想和林家打好关系。

&ep;&ep;一时间门庭若市,车马盈门,热闹的仿佛菜市场。

&ep;&ep;即便林家已再三对外宣称不收礼,也耐不住众人的热情,一份份拜帖递送来,门口的箩筐都要溢出来了,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上门恭喜。

&ep;&ep;林如海看着那满满当当几大框的拜帖哭笑不得,让人分门别类整理好,亲戚朋友的暂时留下,等到宴席的时候,给人回请帖。

&ep;&ep;剩下的如本地乡绅富户,把礼物原样送回去。

&ep;&ep;到了他如今的地位,已不用顾及所谓的人情交易了,不收就是不收。

&ep;&ep;他原本就不收那些所谓的孝敬,那些人想借着这件喜事,换个方式给他送礼,那林如海也不会客气,直接把人撅了回去。

&ep;&ep;作为提出和实施盐政改革的人,林如海某方面来说是强硬派。

&ep;&ep;你要做出他不喜欢的行为,比如贿赂,比如收买他身边下人,探听消息这种。

&ep;&ep;第一次只是警告,可要是不听,他可不会留面子,再犯,那就直接动手整治了。

&ep;&ep;林家缺什么都不会缺钱,那何不留下清廉的美名呢?

&ep;&ep;那些人或许以为家里出了麒麟儿,林如海会忍不住高兴,对这件事也就没那么苛责了,毕竟是贺礼嘛,收了也就收了。

&ep;&ep;然而事实上,苏叶并不是林家血脉,而就算是林玄玉这个亲儿子这么出息,林如海也不可能飘了。

&ep;&ep;这些年风风雨雨他什么没经历过,又有苏叶在身边影响着,早已养成了坚韧的心性。

&ep;&ep;因此苏叶到家的时候,送拜帖的人依旧多,可送礼的却少了。

&ep;&ep;大部分拜帖不需要她亲自处理,毕竟都是冲着林如海的人脉关系来的,但有一部分属于苏叶的同窗。

&ep;&ep;没错,她在扬州也有同窗,只是一起读书的时间不长罢了。

&ep;&ep;扬州郊外有一座凤鸣书院,建立在凤尾山上,书院里没有特别出名的大儒,但夫子各个经验老道,教学也严格。

&ep;&ep;因此有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