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好容易苏叶回来了,还不允许人家多休息休息?

&ep;&ep;在贾琏的印象里,读书人的身体大概都像珠大哥那样,和自己这种粗人不能比,因此即便心里猫爪儿似的,也没去打扰。

&ep;&ep;可这不正巧了嘛,出门就碰见苏叶,忙凑上去献殷勤。

&ep;&ep;如果苏叶有事要办,他就帮着办了,也方便开口不是。

&ep;&ep;“没有,就是出去走走,琏二哥不必招呼我,有事自便就是”苏叶道。

&ep;&ep;贾琏立刻摇头,“我能有什么事,只家里待得无聊了,也是出来消遣的,不如这样,我陪表弟一起?”

&ep;&ep;苏叶点头应下,反正贾琏挺识时务的,又会说话,奉承你的时候,那叫一个舌灿莲花。

&ep;&ep;两人离开巡盐御史府,一路往热闹的大街去,走走停停,边逛摊位边聊天。

&ep;&ep;贾琏说一些这些天出门,听过的趣事,偶尔会讲哪家的吃食知名,哪家书铺有孤本之类等等。

&ep;&ep;苏叶有一搭没一搭听着,路过一家热闹非凡的酒楼时,抬头看了一眼。

&ep;&ep;贾琏会意,立刻道,“走了一路,也到正午时分,这鲜味楼是扬州最有名的酒楼之一,今日我做东,请表弟上去尝尝鲜?

&ep;&ep;苏叶点头,和他一道上去。

&ep;&ep;酒楼很大,三层高,第一层大多是普通百姓,第二层人数少点,桌与桌之间用屏风隔开。最上层是包厢,人也更少。

&ep;&ep;两人上楼,就听到一道声音在介绍,“贾兄,您可要好好尝尝,扬州近年来出现一绝味,名‘三绝’,听说是非常稀少的鱼类,肉质非常鲜美,用来熬煮鱼汤,能鲜到把舌头吞下去。”

&ep;&ep;“有所耳闻,奈何家贫,只是听说过罢了。还要多谢冷兄款待,让有幸见识这等美味。”贾雨村的声音响起。

&ep;&ep;苏叶转头看去,就见之前见过的文士坐在窗边,对面是一个穿着绸缎,富态的商人。

&ep;&ep;“诶,贾兄客气了,在这里遇到就是有缘,请!”那商人笑道。

&ep;&ep;贾雨村喝了一口鱼汤,大为赞叹,“果然鲜美至极,这种人间至味,想来就是那些大官都未必能尝到。”

&ep;&ep;“那您是小瞧了那些钟鸣鼎食之家,那些仗着祖宗余荫的富贵家族,那个不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一个个的,把食物都做出花来了。不说别的,就那荣国府贾家,做一道茄子,就要用十几只鸡来配,那味道真真是鲜得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ep;&ep;“果然是峥嵘轩峻,繁盛已极啊!”贾雨村感叹。

&ep;&ep;“可不,说来这贾家还出了一桩奇闻,京城至今津津乐道呢,”冷子兴被激起了谈兴,当即抑扬顿挫道。

&ep;&ep;“哦?愿闻其详!”贾雨村来了兴趣,把碗里的鱼汤喝完,目光炯炯听着。

&ep;&ep;苏叶和贾琏对视一眼,也不去三楼了,找了一个冷子兴背对着的位置坐下。

&ep;&ep;贾琏眼中闪过一抹深思,这人是谁,怎生对贾家的事如此清楚?

&ep;&ep;茄鲞这道菜确实是贾家厨子研制出来的,外面没有,如果不是对贾家极为熟悉之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ep;&ep;且这人出现在扬州,一看就是富商打扮,对着贾家指指点点,让贾琏这个长子嫡孙终归有点不痛快。

&ep;&ep;苏叶笑笑,示意小二上前,点了几道招牌菜,给自己要了一壶茶,给贾琏点了一壶酒,边欣赏窗外风景,边听隔壁的谈论。

&ep;&ep;和原著冷子兴评价贾家‘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日暮西山之相’不同,这次倒正面评价为主。

&ep;&ep;“这样的诗礼之家,教育不同凡响,即便二代们不甚出息,宁府那边敬老爷好道,俗世一概不管,荣府这边赦老爷一味沉迷金石古玩,政老爷又不通俗物,不是那做官的料。可到了第三代,却又显出不一般的气象来。”

&ep;&ep;“这都多亏了当年荣国公贾代善聪明有远见,为长子贾赦娶了张家女为妻。张家你是读书人,肯定知道。”

&ep;&ep;贾雨村点点头,“当之无愧的文坛魁首,这些年张老太爷退下来了,可他的长子已经成了翰林院掌院。”

&ep;&ep;翰林院可是读书人科举进士后,必先去的部门,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说一句翰林院掌院是文人之首不为过。

&ep;&ep;“不错,这赦老爷就是张老太爷的女婿,唯一的嫡子是老太爷亲外孙,自回京后,老太爷就把这外孙带在身边教养,顺带地连那二房的珠大爷也一并收了。要不说张老太爷是魁首呢,还曾担任太子太傅,那教学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ep;&ep;“那长房长子贾琏,本是一个浪荡子,和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