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正文)

&ep;&ep;自从建安天子十四岁之后,太后唐姬就移居永安宫了。太后此举,赢得了朝野之间的一片赞誉之声,人人都说,太后功成身退,卸下了垂帘的责任,当为本朝太后之楷模。可是,外间的议论传到永安宫之后,据说唐太后慨然长叹道。“不管别人如何说,这永安宫我唐姬住定了!”这句话,被当做唐太后从此不问政事的表态。传到宫外之后,太后的声望更盛了。

&ep;&ep;自家事自家知,从始至终,太后唐姬从没有不问政事,只是,她过问政事的手段更加隐蔽罢了。在现行政治体制之下,即便她想过问政事,也得温王同意才行。唐姬饱经忧患,深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为一些达官贵人隐蔽地谋取利益。

&ep;&ep;唐姬虽然是女子,却是在惊涛骇浪之中硬生生闯过来的。时下的政局,她看得很是透彻。自己的儿子建安天子刘熙不过是一个牌位罢了,即便温王此生不登基,他的儿子们也会登基的。到了那时,母子三人的生路就断了。与其到那时孤掌难鸣,不如现在多结下些善缘。

&ep;&ep;存着这个念头儿,唐姬竭力拉拢朝野之间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效果自然出奇得好。

&ep;&ep;好在温王吕布比较好说话儿,只要不涉及军权、政权和财权,太后和天子的正当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太后垂帘、温王监国这十余年来,双方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彼此之间,也一直相安无事。甚至在春花秋月之时,吕布还会偶尔进宫,与唐姬缠绵一番。

&ep;&ep;自从先帝灵帝驾崩之后,本朝的政权一直控制在别人手中,不是外戚,就是宦官,亦或是董卓那样的军阀,所谓的大汉天子,不过是一个牌位罢了。若不是汉室倾颓,群雄割据,秉政之人需要一个活着的牌位,留给建安天子的,还不知道是什么下场儿,这一点唐姬心知肚明。终其一生,唐姬苦苦追求的,不过是天子逊位之后,还能做一个富家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一切,太后的身份,女儿的婚姻,甚至还有自己的美貌和青春。

&ep;&ep;可是,最近这两年来,温王府和南宫之间,一直小心翼翼保持着的微妙平衡,突然被打破了。最先开火的是建安天子刘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随着他长大成人,他身边逐渐聚拢了一拨人,这些人都是血气方刚、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为了实现中兴汉室的伟大梦想,他们不惜做人世间最龌龊最肮脏的事情。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建安天子逐渐变了,变得猜忌起来。知子莫若母,对于天子的改变,唐姬痛心疾首,可是儿大不由娘,儿子已经长大了。

&ep;&ep;故尔,唐姬下令搬到永安宫,就此不问政事。她要留下最后一条路,为天子留条退路。

&ep;&ep;“母亲,出大事儿了!”见到母亲,长乐公主刘明立刻屏退左右,将上午在德阳殿中发生的一切缓缓道来了。作为建安天子刘熙的孪生妹妹,刘明继承了太后唐姬的美貌,生得明眸皓齿,美艳动人。不知道为什么,刘明身上竟然有着一种罕见的豁达壮阔,仿佛高帝一般。

&ep;&ep;对于这个女儿,唐姬很是满意,曾经对人言道:“长乐公主巾帼不让须眉,有灵骓将军的风骨。”比起建安天子的阴郁忧伤,长乐公主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一般,明媚阳光。她长袖善舞,善观人心,和灵骓、玲绮、蔡文姬、玲珑都处得极好,最终被赐婚给了吕逸。

&ep;&ep;说句实话儿,若不是太后唐姬和长乐公主刘明使劲全身解数儿,百般照应,这两年来,建安天子刘熙早就被温王废了。此时此刻,听完长乐公主刘明的叙说,唐姬立刻就脸色大变了。“冤孽呀!都是天子身边儿的那些近臣们害的!”唐姬慨然长叹道,她浑身颤抖不止了。

&ep;&ep;“母亲,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黄申、陶晶那些人。天子耳朵根子太软,那些人在他耳边唠叨久了,他就信了。”说起孪生哥哥刘熙,长乐公主不由得大发感慨了。放着招牌天子不当,反而处心积虑地妄想中兴汉室。若不是温王看在母亲和我的份儿上不和你计较,你早就死了无数次了。这一次,自己的夫君还在大牢里,虽说有惊无险,这些日子的苦头儿也够他受了。

&ep;&ep;“看来,只好用最后一条路了!”唐姬喃喃说道。她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立刻就有了主意儿。“来人!宣中书令贾诩,尚书令皇甫嵩、门下侍中马日磾、万户侯蔡邕、万户侯康曼提入宫!宣天子入宫,来了之后,让他在永安宫门前跪着!没有我的懿旨,不准起来!”

&ep;&ep;((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ep;&ep;唐姬终于说完了,她长叹一声儿,颓然垂下了头。“慢着!”一旁的长乐公主刘明大声喝道:“传太后懿旨,将天子身边儿的那些近臣,一律逮捕,移送刑部、大理寺问罪。”“诺!”左右服侍的女官抬头看看太后唐姬,再看看长乐公主刘明,确认没有下文了,这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