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村里劳力倒是能担的动,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ep;&ep;一连二十多天,劳力也受不了,别说这些没有做过农活的城里知青了。

&ep;&ep;“不过现在好了,现在有了手套,搬石头就不怕磨了。”宋惠兰弯下腰继续朝箩筐里装石头。

&ep;&ep;于小彤也弯下腰边捡石头边说道:“没有让江大夫配点药吗,如果到了冬天还好不了,那可不是好玩的。”

&ep;&ep;“配了,用处不大,你也看到了,只有晚上抹点药膏,白天根本用不了,在说这药膏也紧缺,都要省着点用。”

&ep;&ep;宋惠兰直起腰来,看着还没有整理出来的地,又说道:“前几天村里开会,在讨论看是不是今年就到这里,明年在继续。”

&ep;&ep;“也行,”于小彤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也站了起来向宋惠兰问道,“结果怎么样?”

&ep;&ep;“结果你想不到。”

&ep;&ep;于小彤来了兴趣,宋惠兰:“大伯母这怎么说?”

&ep;&ep;“这村里呀,都同意,”宋惠兰向知青那边看了眼说道,“知青那边不同意。”

&ep;&ep;“他们不同意。”于小彤看向在另一边搬石头的知青挑了挑眉。

&ep;&ep;“谁说不是呢,他们说现在离天冷还要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还能修整出来好几亩,现在停下来太浪费时间了。”

&ep;&ep;宋惠兰对知青的举动也感到莫名其妙,问于小彤,“他们真的是这样想的?”

&ep;&ep;“这个怎么想的不重要,”于小彤挑起装满石头的箩筐,又对大伯母说道,“只要他们认真的垦荒就成了。”

&ep;&ep;“说的也是,这些孩子确实比以前有干活的架势了。”宋惠兰想想也是,只要干活就行了,管他们是怎么想的。

&ep;&ep;“年轻人适应性强,干多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ep;&ep;中午的饭菜难得让大家尝到了荤腥,下午大家的劲头比上午高了很多,加上于小彤拿过来的劳保手套,更是让他们体验了以前没有的轻松。

&ep;&ep;下工以后,乡亲们托着疲惫的身体向村里走去,以往调皮捣蛋的孩子,也累的耷拉着脑袋跟着大人的身后一步步向村里挪。

&ep;&ep;于小彤呼出一口气,连大奶奶这样有着小脚的老人也来了,这是老少齐上阵啊。

&ep;&ep;这段时间大爷爷他们也累的不轻,于小彤和他们说了一会话之后,就起身准备回家。

&ep;&ep;“彤彤。”

&ep;&ep;于小彤刚走到院子里,就听到大伯在叫她,扭过头疑惑的看向从屋里走出来的于长平问道:“大伯,是不是有什么事?”

&ep;&ep;“是这样的,前不久上次来我们这里的小王来这里出差,带来很多报纸和书籍,说是你要的?”

&ep;&ep;“是这样的,您看我把这个给忘记了。”于小彤一拍额头,要不是大伯提醒她,还真忘了这回事。

&ep;&ep;于长平从身上拿出钥匙,看侄女这个样子笑道:“今天刚回来,又做了一下午的活,累坏了吧,我先领你去看看那些书,有时间在搬走。”

&ep;&ep;于长平边说边领着于小彤朝以前卫民的房间走去。

&ep;&ep;于长平打开房门对于小彤说道:“这些东西,从小王送过来就放在这个屋里。”

&ep;&ep;“还真不少。”于小彤看炕头上铺的满满的,惊道。

&ep;&ep;“多吧,”于长平也笑呵呵的说道,“当时也吓了我一跳,这一捆一捆的,也不知道车是怎么拉过来的。”

&ep;&ep;“那肯定是除了驾驶室,全部是这些报纸和书。”

&ep;&ep;于小彤说着走上前,纤细的手指从一捆一捆的报纸上划过。

&ep;&ep;“小彤,你要这么多报纸做什么?”想了半天,于长平还是问出了这几天想不明白的事。

&ep;&ep;“给村里的人看啊。”

&ep;&ep;于长平瞪大眼睛看着于小彤,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彤,我是不是听错了,我可能真的有点耳背了。”

&ep;&ep;“我说的是真的,大伯你的听力没有问题,”于小彤笑眯眯的对于长平说道,“我想我们这里偏僻了点,也没有广播,报纸更是没有,就想着让廖老帮我们收集一些。”

&ep;&ep;于小彤有扭头看向炕上的那堆报纸和书册:“不过这些报纸都是以前的,不过我买了一些主席和其他几位的领导的选集回来。”

&ep;&ep;“真是太好了,”于长平大喜道,“报纸是不是以前的不重要,让乡亲们看看,一方面多认识字,一方面也学些道理。”

&ep;&ep;“那这件事大伯就麻烦您去办了,找个空房间,弄几个架子,我们村简易的图书馆就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