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太后不悦:“你在我眼里,当然是小孩子!”

&ep;&ep;周显旸不好再驳太后,忙看向一旁的庆王求助。庆王立即会意,有梁副都知跟着,怎么可能尽兴?便主动解围:“皇祖母只管放心,孙儿带四弟去逛,保管他玩个痛快,夜里就歇在我那里。”

&ep;&ep;“好,显曜你带着他我放心。”太后知道淑贵妃与废后余氏交情颇深,她所生的庆王与显旸自然更亲厚。

&ep;&ep;周显旸跟着二哥离了大明宫,还未出正阳门,庆王府的人就急匆匆迎过来,说是王妃不适,请殿下回去。

&ep;&ep;庆王才一口答应要带四弟逛,不好就抛下他,有些为难。周显旸叫他不必客气:“皇嫂是有身子的人,要格外当心,皇兄快回府吧。”

&ep;&ep;庆王无法,又要派自己的亲随跟着,周显旸一并拒了:“快走吧,我有护卫。”

&ep;&ep;他执意如此,庆王才急忙回府。

&ep;&ep;周显旸带着从阳州出来的两个亲随,出宫骑马慢慢往城隍庙去。

&ep;&ep;即便只是街边,这元宵节的灯火就已经很好看了,沿街酒肆商户高高挂起灯笼,五花八门的精致样式和颜色,眼花缭乱,与西秦粗放的风貌大不相同。

&ep;&ep;小南和小北这姐弟两个,不像煜王一直呆在宫里,这段时间没事就四处逛,路比他还熟悉。但他们也没见过金陵城的元宵夜,全程张着嘴,还没到城隍庙就买了好几个花灯。

&ep;&ep;周显旸笑他们:“待会儿看到更好的,你们还有几只手能拿。”

&ep;&ep;这城隍庙,占地十几亩,共有六座大殿,不仅彩灯高挂,各殿之间的飞檐上也都牵上绳子,垂下长长的时新花灯,举头一看,天上花灯纵横,美不胜收。

&ep;&ep;一行三人站在城隍门外的台阶下,就被院里头的景致美到驻足感叹。

&ep;&ep;“来来来,猜灯谜,猜中了不要钱!”

&ep;&ep;一听到最后这三个字,小南小北立即飞奔过去。

&ep;&ep;城隍庙旁一块空地上,架起了几排竹竿,各色花灯都挂在上头,垂成了帘幕灯林,煞是好看。一个有年纪的大叔在那里吆喝:“这都是我家老爷与公子画的灯谜,送给有缘人。”

&ep;&ep;这些花灯,不仅造型精致,上面还画了图案,比方才买的好,小南顿觉吃了大亏,不过在里头逛了一圈,很快就平衡了:“这是什么灯谜啊,谁猜得出来?”

&ep;&ep;“爷,过来看看?”小北招呼着,周显旸倒好奇起来,往那花灯帘幕里走去。

&ep;&ep;姐弟两个正盯着一只粉色寿桃花灯,上面画着草地,中间被雪埋,一串足迹于雪地中穿过。

&ep;&ep;花灯上注着一行小字:打半句诗。

&ep;&ep;“什么叫半句诗?”

&ep;&ep;“下雪天这草地竟然是绿色的,这老爷是不是冬天没出过门?”

&ep;&ep;小南小北本就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没念过什么书,还跟着周显旸在西秦混了几年。周显旸教过他们百家姓、千字文和一些诗,后头的就没空也没心思学了。

&ep;&ep;小南很喜欢这花灯,瞪大眼睛,满怀希望:“爷,你知道谜底吗?”

&ep;&ep;周显旸笑道:“这个你们学过的。”

&ep;&ep;“啊?什么?”

&ep;&ep;“一行白路。”

&ep;&ep;“一行白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也可以?”小南不敢相信这是金陵城老爷的水平,旁边那长者立即笑道:“正是呢!”

&ep;&ep;说着,把花灯摘了下来,小南立即接过。小北恍然大悟,跃跃欲试:“原来是这样,那我会!”

&ep;&ep;于是,两个人一副要把花灯都赢走的架势,放开了去猜。

&ep;&ep;见他们兴致高昂,不急着进城隍庙,周显旸便在这花灯林中闲逛。大约是这家人出的灯谜不好猜,这里颇为冷清,只听见依稀几句人声。

&ep;&ep;琳琅满目的花灯中,周显旸不经意发现一个很眼熟的,那是仿照宫中石雕宫灯样式,用纸糊出来的。

&ep;&ep;他一看到这灯,就想起隆治十二年的冬天。

&ep;&ep;他打扮成小内侍悄悄送母亲出宫。为了避人耳目,他慌忙中躲进永华宫外的小花丛里,石雕宫灯后头。后来,遇到抄检,他无处藏身,却被一个矮松里钻出来的小姑娘搭救。

&ep;&ep;这么多年,他忘了很多事,却记得当时那双被灯照亮的眼睛。

&ep;&ep;就像是帮他回忆往事,此刻一只小狐狸出现在了花灯之后。

&ep;&ep;那狐狸面具有些大,宽大的眼阔之下,露出一双杏眼明眸。原本楚楚动人的双眼,因那些许凌厉的眉骨眉峰,而添了一股坚韧英气。

&ep;&ep;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