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杨曦突然抓住宜宁的手,撇着嘴:“我突然好紧张啊,怎么回事啊!”

&ep;&ep;“教导主任姓什么?”

&ep;&ep;“刘……”

&ep;&ep;“咱政治老师叫什么?”

&ep;&ep;“刘滨海。”

&ep;&ep;宜宁给她一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

&ep;&ep;“……”

&ep;&ep;快上课了,大家都从书包里拿出教科书来。这门课应该叫《思想品德》,但是他们都简称“政治”习惯了。

&ep;&ep;正在大家讨论政治老师的时候,教导主任刘滨海笑眯眯地捧着书进了教室。

&ep;&ep;这时六班已经不是安静了,而是死寂!!

&ep;&ep;六班尤其是早读课犯事的几个人在下面心惊胆颤极了,然而刘滨海提都没提就开始上课了。

&ep;&ep;宜宁因为早晨的事有些心虚,安安分分地听课。但过了一会儿就她就没办法集中精神了,实在是……没什么吸引力orz

&ep;&ep;她现在脑海里全是昨晚的化学题,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之类的。

&ep;&ep;刘滨海就像没有看到讲台下一群学生的坐立不安和神游天外,一直专心致志地讲课。然而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他把政治书合起来,双手撑在讲台两侧,笑着说:“我们来请两位同学上来画一画这节课的脉络。”

&ep;&ep;宜宁打了个激灵。刘滨海上课喜欢把讲过的知识点归纳出一个脉络图,没有认真听课的人却很难画出来,因为不知道每个知识点的简写和他所用的符号定义。

&ep;&ep;“于扬、吴见铭。”呼~放心了。

&ep;&ep;早读课被收了游戏机的两位难兄难弟互相瞅了对方一眼,一脸苦瓜相地慢慢挪到了讲台。

&ep;&ep;两个人拿着粉笔磕磕碰碰地写着,刘滨海偶尔换着位置看着他们写。每次刘滨海的目光移到右边,小胖子吴见铭手臂上的肉都要抖三抖。

&ep;&ep;刘滨海看他们俩实在写不下去了,招招手让他们回座位,又看了一眼下面的学生。

&ep;&ep;宜宁扯了扯杨曦的袖子,提醒她:“脉络图,脉、络、图。”

&ep;&ep;杨曦对她摇了摇头,宜宁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ep;&ep;还好刘滨海没有继续抽人,把书夹在腋下干脆地走了。

&ep;&ep;“我也没记啊。”杨曦见他走了,露出后怕的表情。

&ep;&ep;宜宁这才想起来,政治课上很少有人记笔记,更别提只是起梳理本节课作用的脉络图了。

&ep;&ep;在南初,这门课是存在感最低的两门课之一。西溪市中考将政治和历史两科合并成一场考试,一共一百分,各占五十分。不仅分值低,而且还是开卷,学校安排课程数也只有每周三节。南初大多考生的成绩也不错,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提议过将这两门的课程数再减少一点。

&ep;&ep;但是总有人不太擅长这种文科类课程,比如在她旁正怂着的杨曦。

&ep;&ep;杨曦这两门的分数加起来有时候甚至没有化学一门高,然而化学满分只有七十分。杨曦是文科废,物化成绩却不错。

&ep;&ep;宜宁正好相反。她的物化劣势初中就初见端倪,到了高中更是惨不忍睹。这些科目在高一分值都是一百分,而她的物化加起来是没有历史分数高的。

&ep;&ep;就像宜宁不能理解杨曦的文科一样,杨曦也对宜宁的物化偏科表示惊奇。

&ep;&ep;然而高一选择文理科时,宜宁家里正好经历那些变动,一夜之间成长了一些。西溪传统重理轻文,况且理科专业选择的确更多一点。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理科。

&ep;&ep;然而宜宁却不适合理科。

&ep;&ep;高三开始拼命学习的宜宁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物化上,并且还总是在班级里垫底。对她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

&ep;&ep;不过,重来一世,她一定会做到最好的自己。对于即将有些苗头的那件事,她心里也有了想法。什么事情都不能摧垮她的家庭。

&ep;&ep;第19章万恶的星期五

&ep;&ep;宜宁吃早饭的时候,韩妈分别在她和韩修宁口袋里塞了二十块钱。每逢月初,韩妈就要去上海去挑一些新款,这时候就会让宜宁和韩爸在学校食堂吃。

&ep;&ep;韩爸吃饭时还不忘问宜宁和韩修宁:“中午要我开车接你们去一中么?”

&ep;&ep;“不用了,我随便吃点就好。”韩修宁忙着对付对着碗里多刺的鱼肉。

&ep;&ep;宜宁也不想再麻烦韩爸,摆了摆手:“不用不用!”

&ep;&ep;韩爸恰好喝完粥,重新戴上刚刚怕起雾而拿下的眼镜,慢条斯理地,像个老干部。看了自己女儿一眼,问:“不嫌弃食堂难吃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