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巍峨长安,大唐之都,一百零八座里坊整齐排列,十二条长街纵横交错。

&ep;&ep;城池之南,有座小山名为“落霞”,山上有座佛寺名为“宁隐”,寺内有个小和尚名为“玄智”。

&ep;&ep;七月流火,晨光熹微,宁隐寺后院山崖前,玄智小和尚负手屹立。

&ep;&ep;他年龄不大,刚过十二岁,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放在其他寺庙中,不过是一个扫地小和尚。

&ep;&ep;然他那一身黄色僧衣不容小觑,盖因其时佛家有规:非寺庙寺主不得着黄衣。

&ep;&ep;不多久,朝阳喷薄而出,照得玄智如裹金身,恍若天人。

&ep;&ep;似被阳光所扰,玄智睁开紧闭的双目,沉沉叹息一声,忍不住口吐国骂:“阿弥陀佛勒个擦!坑爹的唐僧,这次真是害死劳资了!”

&ep;&ep;唐初尚无《西游记》问世,唐僧之名时人听之不明所以,然作为从后世魂越而来的玄智,指的自然是玄奘法师!

&ep;&ep;玄智本名为宁玄智,穿越之前乃一名普通的医生。

&ep;&ep;恰逢一场大疫席卷神州,致使万民惶惶,不得安宁。

&ep;&ep;值此国难当头,宁玄智慷概应战奔赴前线,在不眠不休数天后劳累晕倒,转醒已经变了天地,他竟魂穿来到唐朝,附身在宁隐寺小和尚玄智的身上。

&ep;&ep;醒来之后,看着铜镜里光乎乎的脑袋,还有那稚嫩光洁的小脸,宁玄智当场抓狂。

&ep;&ep;三个月来,他已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变得慢慢适应,只是当和尚有些别扭。

&ep;&ep;好在目前正值大唐初立,朝廷鼓励僧侣还俗从事农耕,所以还俗也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宁玄智既来之则安之,准备先当几天和尚看看风向再说。

&ep;&ep;而且甚感欣慰的,玄智居然为大名鼎鼎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师弟。

&ep;&ep;能够与这样的传奇人物朝夕相对,也算不虚此行了。

&ep;&ep;然令宁玄智万般没有料到,这个唐僧居然是一个坑爹货,一个月前将宁隐寺寺主之位传给他,乘夜偷偷溜了。

&ep;&ep;直到这几天,宁玄智才得知玄奘多次上书朝廷请求西行天竺未果,居然抗命不遵,现已不知所踪。

&ep;&ep;朝廷知悉雷霆大怒,目前正令西北一带的关隘捉拿玄奘。

&ep;&ep;而原本由玄奘担任寺主的宁隐寺,以及寺内的所有寺僧,只怕都会因此事受到牵连。

&ep;&ep;这正是令宁玄智忧愁的地方。

&ep;&ep;“要不偷溜了吧,反正我也不想当和尚!”

&ep;&ep;心念一起,宁玄智转过身去,用余光打量周围,思忖逃脱之法。

&ep;&ep;除了他这个寺主之外,宁隐寺还有四人,全为玄奘的徒弟。

&ep;&ep;分别是大弟子辨空,二弟子辨能,三弟子辨静,以及最小的弟子辩机。

&ep;&ep;此际辨空和尚正在钟楼内敲响撞钟,尚没有注意到宁玄智。

&ep;&ep;三弟子辨静则在院中低着头洒扫庭除,也没有留意这边动静。

&ep;&ep;而二弟子辨能今晨已经下山采买,一时半刻不会返回。

&ep;&ep;至于四弟子辩机,因年龄尚小还在睡梦当中,不足为患。

&ep;&ep;时不我待,此时不走更等何时?

&ep;&ep;宁玄智生性果断,决定下来立即付诸行动。

&ep;&ep;他装模做样的缓步离开崖边,从后院回到禅房之内,轻轻关上房门,手脚麻利的开始收拾行李。

&ep;&ep;要带走的东西并不多。

&ep;&ep;除了几件换洗的衣裳,便是玄智和尚以前私存的两贯开元通宝,这就是宁玄智全部的家当。

&ep;&ep;“搞定!”将衣物钱财全部打包,宁玄智干脆利索的拍了拍手,然后将包袱挂在肩头,哼着小曲便要出门。

&ep;&ep;不意刚打开房门,却见门口正站在一个灰衣小和尚,正是玄奘最小的徒弟辩机。

&ep;&ep;辩机和尚刚满五岁,生的是虎头虎脑,白白胖胖。

&ep;&ep;见到宁玄智背着包袱从屋内走出,似要远行,他揉了揉睡眼惺忪的双目,惊声询问:“师……师叔,你这是……要走?”

&ep;&ep;“什么,师叔要走?”

&ep;&ep;院外又是一声惊叫,辨空、辨静两人闻讯疾步而来,全都膛目结舌的望着宁玄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ep;&ep;偷溜不成反被抓,宁玄智摸着光秃秃的脑袋嘿嘿讪笑,气氛有些尴尬。

&ep;&ep;“师叔,你真的要走吗?”

&ep;&ep;辩机刚经历玄奘出走之事,幼小心灵尚未从恐惧害怕中恢复,登时泪如雨下,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