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而潇湘书院本身的规模扩大了很多,原本的医学院、理学院下又分出了十几个院系,招收天下才俊,与京中引领制度与理论研究的太学一南一北,堪能抗衡,再加上北方小园还有一座工学院,三座学院相互补充,一时瑜亮。

&ep;&ep;但潇湘书院是当之无愧三家之首,甚至太学格物学院的山长桂遐学也直言不讳,说潇湘书院是他的“启蒙”之所。因此这座书院成了天下年轻人的向往之所,连林溶小小年纪,都一直巴望着义父能带他来桃源“见见世面”。

&ep;&ep;但是林如海提醒林溶:“皇帝陛下亲临,桃源城里一定异常忙碌紧张,戒备森严。你到了城里,即便觉得哪里好玩,切记不可乱走乱说,免得出乱子。”

&ep;&ep;林溶点点头,颇有些向往,回想了一下:“以前宪叔在的时候曾经在宪叔的园子里见过皇上一面的,算来也有好些年没见到了。”

&ep;&ep;四年前皇帝陛下逊位,新皇登基。这位新皇执政有些不大一样,所有循规蹈矩的那些事务都交给各部官员去处理,他并不过问。

&ep;&ep;而没有先例的国之要务则由大臣们先辩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等辩上十几个回合之后,利弊得失便大致摆在世人面前。最终皇帝陛下会做一个“象征性”的决议,这个决议多半是臣子们自行辩论出的结果。

&ep;&ep;当然一些重要、甚至是急切的决定还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来做,意见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帝也还是得出面安抚,寻求解决之道。即便新皇将朝中政务的格局加以调整,政治依旧存在。

&ep;&ep;但这极大地解放了皇帝陛下本人的时间,让皇帝能够接着全国方兴未艾的交通建设大潮,到四处巡视,甚至将全国各地的商品推广到别处去。

&ep;&ep;朝中臣子们对此本有些非议:他们觉得皇帝陛下现在已经不大像皇帝,更像是一个……吉祥物,离权力远远的,似乎权势烫手一样。

&ep;&ep;但皇帝本人不觉得如何,甚至连已经退位的太上皇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臣子们动嘴皮子,那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既然天下和靖,臣子们也就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ep;&ep;林如海带着林溶在当地找了住宿的地方先住下来,准备隔日去造访潇湘书院,却听说隔日皇帝陛下与宁亲王一道巡视潇湘书院,并且为新校舍剪彩。

&ep;&ep;“宁亲王,你还有印象吗?”林如海问林溶。

&ep;&ep;小朋友摇摇头,面露迷茫之色。

&ep;&ep;“宁亲王是当今陛下的兄长,常年掌管兵事。听说他当年曾经在此地整顿军务。当年南安王反叛作乱,南夷象兵入侵,就是宁亲王亲自带兵给予的迎头痛击……”

&ep;&ep;林如海一提英雄往事,林溶立即悠然神往,问:“这次我竟然还能见到宁亲王?”

&ep;&ep;“岂止,”林如海拿出了两张蹴鞠联赛的球票,在手里扬了扬,道:“义父还买了球票,许是能看到宁亲王亲自下场蹴鞠——”

&ep;&ep;桃源的蹴鞠比赛天下驰名,如今全国各处都有人蹴鞠,蹴鞠高手也比比皆是,但是只有桃源被誉为蹴鞠运动的“圣地”,蹴鞠选手到此就是来“朝圣”,球迷也乐于到此观战,能看到一场比赛就已经是三生有幸,更别提能看到宁亲王这样的大人物亲自下场蹴鞠了。

&ep;&ep;“义父!”林溶一下子激动了,上前猛地抱住林如海。林如海虽然知道他是孩子心性,但见到林溶竟如此高兴,心里还是有几分得意,心里暗想:子衡、子放,你们的托付,我可从来没有一刻怠慢过。

&ep;&ep;“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林如海又拿出一封信,交给林溶,“这次你可能有机会见到你宪叔和放叔——”

&ep;&ep;林溶大喜过望,拍着手道:“宪叔和放叔,他们是从海外游历回来了吗?”

&ep;&ep;林如海不晓得该怎么回答,水宪与贾放其实是去了“另一个时空”,也是他们离开很久之后,才辗转有书信送到,告知林如海这个秘密。不过对林如海来说,这“时空”与“海外”其实也没啥分别,都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就是了。

&ep;&ep;“等这次见到他们俩,你自己问吧。”林如海成功地把皮球给踢了出去。

&ep;&ep;第二日,林家这一对父子来到潇湘书院的时候,才发现,不止是皇帝陛下、宁亲王,这次熟人到的齐全,已经退休的太子太傅夏省身到了;格物学院山长桂遐学到了;荣国公世子贾赦到了……熟人到了一大圈。

&ep;&ep;贾赦与林如海是亲眷,一见面赶紧寒暄。林如海带着义子一道,先问了岳父荣国公的安。贾赦只说荣国公身体略有些不适,如今南方到京里铁路通了九成,中间却还有一小段要乘车的,荣国公夫人便发了威,怎样都不允许荣公前来,贾赦便当仁不让,代父南下。

&ep;&ep;“大舅,二舅呢?二舅没来吗?”林溶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