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任掌柜赶紧拱手:“敝东的名讳不敢擅称,但有个雅号叫做‘天一生’,三爷一打听便知。”

&ep;&ep;贾放惊奇地睁大了眼:“田医生?”

&ep;&ep;他很好奇,什么时候医生大夫也能坐拥这么大的产业了?难不成是张友士①一类的人物?

&ep;&ep;任掌柜无语了片刻,拿出一张空白的纸笺,应当是专门用来写收条收据用的,上面盖着两枚印,一方是篆字阴文的“百工坊”,一方是汉隶阳文的“天一生”。

&ep;&ep;贾放这才明了,原来对方的东家,不是什么“田医生”,而是个叫做“天一生”的人物。

&ep;&ep;听见这个名字,贾放头一个反应:这人的口气好大啊!竟然给自己起个号叫做“天一生”,他原本以为贾宝玉那个“绛洞花主”的自号已经够不要脸的,谁知还有口气更大的在后面。

&ep;&ep;话说,这个雅号听起来有点儿耳熟:天一生,天一生啥来着?

&ep;&ep;贾放离开的时候,让任掌柜帮忙,将他看中的碎瓷片直接送到荣府后门,又定了一批石灰和砂子,让一并送去。

&ep;&ep;贾放带着赵成离开之后,任掌柜带着收了贾放图纸的铜匠和烧瓷匠,匆匆去了百工坊后院,在一间雅室外恭敬行礼,将适才发生的事详述一番。

&ep;&ep;雅室里很安静,偶尔有茶盅茶盏相碰的响声传来。但是屋里的人不说话,外面的掌柜与工匠就都连大气都不敢出。

&ep;&ep;良久,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ep;&ep;“你是说,那个少年人,是荣国府的三公子?其人如何?”

&ep;&ep;任掌柜不敢怠慢,恭敬回答:“是,荣府三公子贾放,听说是荣国公的庶子。但我观他说话行事的气度,与众不同,绝非寻常大家的庶子可比。”

&ep;&ep;“如何不同?”屋内的人又问。

&ep;&ep;这倒难为任掌柜了,任靖斟酌半晌,才回答道:“这位三公子看似很谦和,其实骨子里是个强势的。跟他说话时有一种,他说能成就一定能成的感觉。”

&ep;&ep;“另外,我特意留心了,贾三公子说话的时候永远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与人相谈之际没有半点畏缩,再加上他生得极周正……小人私心里想说,荣国府嫡出的那两位,也未必有这位三公子这等风范。”

&ep;&ep;任掌柜说完,继续默默在室外等待。忽听帘子响动,一名相貌清隽的年轻男子从室内走了出来,向工匠们手一伸:“他给你们的图样,先交与我看看。”

&ep;&ep;第10章

&ep;&ep;贾放回到自己的小院里的时候满心轻松,倒是孙氏很是大惊小怪了一阵。

&ep;&ep;“府里的爷儿们怎么能去担水?”孙氏对贾放的行动表示抗议,尤其是因为贾放趁她不在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担水。

&ep;&ep;“孙妈,我打小身子骨弱,您也不是不知道。”贾放淡然地笑着,“老祖宗当年都说过,让我做些力气活出点汗,个头长得快,身子也壮实些。”

&ep;&ep;说来也怪,贾放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对孙氏特别有效。尽管她早已记不清贾老太太以前说过什么了,可是听贾放说得像真的一样,登时收起了埋怨,幽幽地说:“这是三爷体恤我们祖孙,您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ep;&ep;没多时百工坊就将贾放要的碎瓷片、石灰和砂子用麻袋装着,小车推着,直接送到贾放院子里。

&ep;&ep;孙妈取了半吊钱出来要给送货的人赏钱,送货的人却说东家已经给够了赏钱,决不能再管主顾要钱,还问贾放是否要帮忙,如果要的话,他们连工具都是现成的。

&ep;&ep;贾放这时正心不在焉地把玩对方送来的碎瓷片,听见对方热情,心想择日不如撞日,反正这些人不干这活儿,他还要再请人来干。

&ep;&ep;于是他开了口:“那么请各位将石灰和砂子混合后和水搅拌,然后抹在正房东屋里间的墙面上吧。”

&ep;&ep;石灰和砂子混合之后加水,就是土制水泥。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人用这种方法刷砖墙,干了之后坚硬如石。①

&ep;&ep;这几个送货的工匠听见贾放的吩咐,也一点儿不觉奇怪,快手快脚底取出和泥用的桶和抹泥刀,开始干活。

&ep;&ep;贾放心里感慨:古代的科技和工艺水平其实并不低,除了没有工业化量产以外,很多现代人们所熟知的材料古代人民早就在用了。他可不能因为来自后世就随意看轻古人,尤其是这些工匠的聪明才智。

&ep;&ep;匠人们在刷墙的时候,贾放叫来了孙氏和福丫,三个人坐在小杌子上,开始分拣买来的马赛克……不,碎瓷片。贾放告诉孙氏和福丫,让她们把颜色相近、形状差不多的瓷片捡出来。这些碎瓷片全是纯色的,以天青釉为主,间或有白柚、柿色釉、红釉等等。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