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黎青黛回到太医署当值,果不其然被叶医师和胡医师给训了一顿,大意是恨铁不成钢,让她勿要浪费自身的才华,在人世虚度,黎青黛心知两位医师也是好心,便乖乖听训。

&ep;&ep;不过,在黎青黛不在的这段时日,宫内发生了一件大事。桓太后出宫礼佛后,身上忽感不适,精神萎靡,头晕头痛,呼吸不畅,纳谷不香,她的肌肤上还冒出了疹子,召来医师一看,原来是生了水花。

&ep;&ep;水花,别名水痘,严重者会引发心悸,甚至高烧不退被烧死的。况且这疾症还会传染给他人,一时间宫内人心惶然,梁帝下令封锁太后的长信殿,立刻派最好的医师的去诊治。

&ep;&ep;这位桓太后可不是不是一般人,即便是先帝在时,宠冠后宫的丽贵嫔亦不能撼动她的后位,桓太后能够坐稳太后之位,桓丞相功不可没。郑司空对桓丞相颇为忌惮,桓丞相背靠根深蒂固的桓家,多方掣肘郑司空,扶持梁帝,如今虽垂垂老矣,但势力仍不可小觑。

&ep;&ep;如今,桓太后病重,除却主治的医师,还得从太医署抽出两个医女去侍疾。得了水花不一定会死,但可能会在身上留疤,世人都爱惜皮相,是以医女们人人自危,都不大愿意当这个倒霉蛋。

&ep;&ep;本来太医署的医师们爱惜黎青黛这个人才,加上上头似乎有人在关照她,并不打算叫她去。但出人意料的是,黎青黛却主动提出要去侍疾,众医女以为她想出风头想疯了。

&ep;&ep;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黎青黛在台城中战战兢兢,有时还要防备着出其不意的欺辱和谋害,若是能得到太后的庇佑,在台城中也能好过一些,郑皇后等贵人想要处置她的时候,也需要再掂量一二。

&ep;&ep;更何况,黎青黛年幼时就得过水花,再得水花的可能较小,听闻太后出手阔绰,假使她想离开建康找师父,身无财物寸步难行,光靠她那点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ep;&ep;长信殿一片死气沉沉,充斥着浓厚的草药味,偶尔传来咳嗽声。本该颐养天年的桓太后却得了这糟心的病,心烦意乱,脸色都萎黄无光。皇太后瞥见来侍奉她的医女黎青黛,竟还长得像已故的丽贵嫔,眼中闪过厌恶,愈发心烦。

&ep;&ep;因长水花会瘙痒,桓太后忍不住去挠,后背够不到的地方,就让宫女去抓痒。

&ep;&ep;“太后,不能再挠了。”黎青黛作为医者,婉言劝道,“再挠下去,可能会留下疤痕。”

&ep;&ep;避免挠抓这件事医师早就叮嘱过,桓太后并不领她的情,反倒呵斥她:“多话,下去!”

&ep;&ep;黎青黛能感受到桓太后对自己的不喜,她不由愕然,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何时惹了她厌烦,只好退出殿外,等候召唤。

&ep;&ep;来诊治的医师开的药膏并不管用,桓太后仍是觉得浑身瘙痒难耐,许是病急乱投医,她忽地想起了那名被她呵斥出去的医女,便遣人叫黎青黛进来。

&ep;&ep;“你可有什么止痒的法子?”桓太后又咳了两声,她早就忍受不了。

&ep;&ep;“奴婢姑且一试。”黎青黛道。

&ep;&ep;只见桓太后面色偏红,眼底赤红,舌边尖赤红,舌苔黄腻,疱疹颜色紫暗,,分布较密,且疱浆浑浊。把其脉,脉洪数。应当是毒热炽盛,而引动肝风。要治疗桓太后的水花,则要解毒凉血,平肝息风。主治的太医丞开的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方,是对应这个症状的,然而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汤药见效有快有慢。*

&ep;&ep;黎青黛想起师父曾经诊过一位相似的病人,她便在师父原来的方子上加入具有透邪外出之功的金银花,以及清热解毒的马齿苋,与蝉蜕、黄白、地肤子等药材煎煮过滤后装入陶罐,取冰室的藏冰用以降温。*

&ep;&ep;待药汁晾凉后,黎青黛用细葛巾浸满药汁,拧干,外敷于桓太后水痘皮疹较密、瘙痒明显处,静待两刻钟,然后替换,反复多次。

&ep;&ep;如此一来,桓太后果然有所舒缓,她看黎青黛也顺眼许多。

&ep;&ep;而后,黎青黛又将进言,“为让太后您的病好得快些,居于室内要注意通风,但不可直接吹风,避免受凉,洗浴时不可过度揉搓。”

&ep;&ep;桓太后身边的宫娥都一一记下。

&ep;&ep;有了黎青黛帮忙外敷,两三天后,桓太后的痘疹干缩结痂,逐渐好转,黎青黛功不可没,成为太后身边的红人。

&ep;&ep;桓太后出身名门,虽不喜黎青黛的长相,但也绝不是那等昏聩爱迁怒的人,于情于理,她还是能够分辨是非的。

&ep;&ep;经过这段时日相处,黎青黛性子好,说话温声细语,讨人喜欢,桓太后愈发觉得黎青黛是个好孩子,无事便寻她闲聊,更让梁帝破格提拔黎青黛为从九品中的太医助教,又赏赐了她不少金银珠宝。要知,太医署的医师和针师地位比医女稍高,却也是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