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李修早就觉得不对劲,可卢栩是商籍,不能做官,他才一直没问。

&ep;&ep;听到这里,他也忍不住问起来:“他是不是姓卢?叫卢栩?”

&ep;&ep;苏合没忍住:“卢栩他没读书,做不了官吧?做官的应当是姓颜?”

&ep;&ep;李修想起来卢栩总是挂在嘴边夸的邻居:“哦对,叫……颜君齐!”

&ep;&ep;他纳闷儿道:“颜书郎不是考上传胪留京了,怎么会在北庭县?”

&ep;&ep;苏合:“是在京城。”

&ep;&ep;卢轩就是那么说的,说颜君齐在京城做大官。

&ep;&ep;苏合起身:“我去问问卢二叔。”

&ep;&ep;听懵的江郡守连忙叫住他,笑道:“不错,北庭县的县令和县尉,正是颜君齐和卢栩,他们此刻正在北庭县。”

&ep;&ep;他先前只听说了卢栩曾经在北境经商,不知卢栩竟然和李修都熟。

&ep;&ep;听李修的语气,分明是特别熟悉。

&ep;&ep;他简短将听来的,关于颜君齐和卢栩如何从京城到北庭县的传闻叙说一遍。

&ep;&ep;听说是贺太师举荐颜君齐到北庭县任县令的,李修哼一声,阴阳怪气道:“西北需要人才,我们北境就不需要了么?怎么好的都往西北塞。”

&ep;&ep;江郡守:“……”

&ep;&ep;北境的三名县令:“……”

&ep;&ep;虽然李修压根儿没看他们三个,但总觉得李将军说话特别意味深长呢。

&ep;&ep;李将军,你这样骂,不是连自己都骂了吗?!

&ep;&ep;作者有话要说:

&ep;&ep;李修:写奏折,告状,哭穷,卖惨,要人。贺太师,你偏心!

&ep;&ep;第328章靠山

&ep;&ep;从营帐出来,苏合快马去通知前几日才刚刚到营地的观阳联盟。

&ep;&ep;观阳主要是种冬麦,初春没有那么繁忙,而北境全是春种秋收,初春正是忙碌的时候。

&ep;&ep;各部也在为游牧做准备,这个季节也是重要的采购季。

&ep;&ep;如今整条商路已经比从前通顺,路况也越来越好走,这两年观阳联盟和其他商队,都会赶在初春来北境卖一批春季的用品。

&ep;&ep;北境刚刚解冻,青草还没发芽,但隆兴的春菜、野菜已经收获。

&ep;&ep;有商队专门在这个季节运送青菜过来,路上虽有折损,但这季节的高价,可以弥补一路的损失。

&ep;&ep;初春肥嫩的青菜,能让来自各地的军户们解馋。

&ep;&ep;另外方便游牧部落携带的铜制水壶、餐具等等,也非常受欢迎。

&ep;&ep;登州和青龙城如今就有好几个工坊,能将铜器捶打得又轻薄又好看,他们还会专门做些蛮人喜欢的样式,深受北境蛮族各部欢迎。

&ep;&ep;布匹、成衣,也是必需品。

&ep;&ep;常来的商户都已经熟悉蛮人大致的穿衣尺寸和喜好,他们从北境买皮料,从南边买布料,回乡找成衣铺或绣房,甚至是回老家在村中派发些手工给村中的亲戚邻居,做四季的衣裳。整个朔州郡各县也都有加工皮料、毛料的工坊。

&ep;&ep;条件好的牧民,便会直接买成衣,条件差一些,则买布匹自己缝。

&ep;&ep;谭石头他们村子,如今已经开了两家成衣铺,冬季忙碌裁衣服,这会儿正是畅销季。

&ep;&ep;别的商队可能会去其他营地,但观阳联盟这个季节,一定是直奔义山村的。

&ep;&ep;苏合从大营快马赶来,卢庆都已经将货物卖了个七七八八,准备回去了。

&ep;&ep;谭石头阿娘还特意去伦兰部买了鲜肉,正给他们剁馅做饺子,给卢庆送行。

&ep;&ep;阿雅正巧也在这边儿玩,苏合到时,她正在逗谭石头家的小女儿。

&ep;&ep;小姑娘胖嘟嘟的,才六个月大,裹在花棉袄里,一边啃自己的小指头,一边抬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阿雅头上的宝石坠子。

&ep;&ep;苏合找来,阿雅还以为是族中有什么事,哥哥来找她。

&ep;&ep;听说他有卢栩的消息,谭石头阿娘连忙叫裘燕去喊卢庆他们回来。

&ep;&ep;几人闻讯,扔下装到一半的马车,呼啦一下,一群人跑来谭石头家。

&ep;&ep;苏合、阿雅,谭石头和商队的伙计们对当官没什么概念,卢庆、裘虎和张百户却多少懂些。

&ep;&ep;传胪距离状元也不远了,怎么好端端的被派去西北当官儿?

&ep;&ep;张百户问:“卢兄弟他们不会是做错了事,不小心得罪了人,被人家报复了吧?”

&ep;&ep;苏合:“我听那个官儿说他们是什么太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