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宋军绥州城外和弥陀洞城外的连续两场战斗大获全胜,将夏军左厢神勇军司的队伍全歼,其主将细封亮仅以身免,这一战在对大宋来说,简直是太提气了,令朝野大为震惊和欢喜。

&ep;&ep;官家对于此役的大胜也是大为激动,在得知这个捷报之后,他独自在景阳宫内酣畅淋漓的大醉一场。

&ep;&ep;这些年在对西贼的战斗中,宋军屡屡吃瘪,他这个官家实在是太憋屈了。这一场大胜,终于能够让他痛快淋漓的发泄一下心中的情绪。

&ep;&ep;对于参与此役的将士,官家这次也是不吝赏赐,将官全部加官进爵,兵士则全部策勋三转。

&ep;&ep;钟浩在这一战中带领平西军和平夏军的表现很是出彩,也是连升两级,被授予永兴军路副钤辖的差遣。

&ep;&ep;这一战对西夏算是沉重一击,依着他们睚眦必报不肯吃亏的性子,定然是要报复的。

&ep;&ep;短暂的兴奋之后,缘边的河东路和永兴军路各处都纷纷加紧防备,修补城池,以备敌袭。

&ep;&ep;因为钟浩在河东路时有修建镇羌寨和青阳寨的经验,所以为指派在绥州城以北修筑一座城池,以作为抵挡夏军的前沿堡垒。这是钟浩跟种谔、王烈还有永兴军路安抚使杜文峰一起商议,确定下来的对夏策略。

&ep;&ep;钟浩和众人经过勘查和商议,选定的建城地址在绥州城以北三十里、无定河西岸的一处地方。这处地方面河靠山,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

&ep;&ep;比起位于大里河和无定河汇合处的绥州城,这里防守起来容易许多,绥州城附近地势太平,难以坚守。有了这处险要城池,刚刚收复的绥州,便能安稳许多。

&ep;&ep;如今绥州已经重新设立州治,以新晋的永兴军路兵马副都总管种谔为知州,算是正式回归大宋版图,

&ep;&ep;这处修建城池的地方的四周有克戎寨、米脂寨、清边寨环绕,等这座城池修建完成,若是夏军来攻,可以互为犄角!

&ep;&ep;这处城池被官家赐名镇夏城。

&ep;&ep;大宋一直把西夏国视做眼中钉、肉中刺,宋夏缘边地方平夏城、临夏城、定夏城都有了,如今有多了镇夏城,可见大宋朝野对灭掉西夏是多么的渴望。

&ep;&ep;钟浩被委以筑成的重任之后,想到了颇有机巧之术的沈括。若是自己这好友来帮忙修筑镇夏城,定然能事半功倍。

&ep;&ep;是以,他请求自己岳父、河东路安抚使富弼将沈括给他派了过来。

&ep;&ep;沈括中了进士之后,得到的差遣便是河东路岚州岚县的主簿,正是自己岳父辖下,这事儿倒是容易的很。

&ep;&ep;其实历史上沈括还真在此地建筑过城池,也就是有名的永乐城,只不过位置比这镇夏城还要往北一些。

&ep;&ep;元丰年间,宋军经过苦战,终于收复夏、银、宥三州。

&ep;&ep;但是银、夏、宥三州却因为经过战火的破坏,残破不堪。

&ep;&ep;有人提出重新银州城,以作为对抗西夏的前沿堡垒,以便于镇守好不容易收复的土地。

&ep;&ep;但是时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沈括,认为银州虽然占据明堂川、无定河的交汇之处,但旧城东南已为河水所吞没,其西北边又被天堑阻隔,地势不是很好。因此便提出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的横山地区修筑新城。

&ep;&ep;朝廷最后同意了沈括的这个建议,官家还为这座城池赐名银川砦,在西军这里俗称永乐城。

&ep;&ep;这一处选址还是很能看出沈括的战略眼光的,若是在此处建一座坚城,可以俯视西北,镇守夏、银、宥三州。

&ep;&ep;西夏国王李秉常闻听宋军要在此筑城,立即感到了威胁,于是亲自带兵三十万,前往攻打,由此引发了宋夏之间的永乐城之战!

&ep;&ep;最后还只是永乐城被夏军攻破,宋军惨败,这座城池也就湮灭在历史尘埃之中。

&ep;&ep;不过永乐城之所以修建于银州城南边不远处的横山山区附近,主要是那时夏、银、宥三州已经是收复,修城是为了守住这片地方。

&ep;&ep;而钟浩他们将筑城地址放在比历史上的永乐城往南很多的地方,主要是因为这里已经离得西夏很近了,历史上永乐城修建的地方如今还在西夏人手中呢!

&ep;&ep;平西军和平夏军如今都留驻在了永兴军路,以后这镇夏城修筑完毕之后,便是他们的驻地。

&ep;&ep;西夏朝野此时怕是早已得到了左厢神勇军司惨遭团灭的消息,其报复的大军很有可能近期便会到达,是以平西军和平夏军的探马斥候全部撒出去了。

&ep;&ep;探马的距离达到了二百里,一旦有风吹草动赶紧来报,一众筑城之人好早做防备。毕竟这筑城众人之中有很多工匠和百姓,若是被西夏人来袭,撤离也是颇费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