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细封亮很悲催,真的很悲催……

&ep;&ep;他好不容易带着仅存的八千细封部族战士,从绥州逃回左厢神勇军司的驻地弥陀洞附近,却在城外不远处遇到了这一直在此游戈骚扰的的麟府军马司的兵马!

&ep;&ep;而更为让他头疼的是:这支队伍全是精锐的骑兵组成。他作为左厢神勇军司的都统军,常年驻守在弥陀洞,只是看一眼对面旗号,便知道眼前的这支队伍是麟州的杨家军和府州的折家军。双方实在太熟了,来来回回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

&ep;&ep;大宋骑兵野战不行,并不代表所有的骑兵都野战能力不行,而是指得总体上的骑兵野战能力比不上西夏和契丹。

&ep;&ep;麟府军马司的杨家军和折家军绝对是大宋骑兵野战能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这两家部队的骑兵野战的战力并不比党项人弱,当然折家军本来也是党项人。

&ep;&ep;即便是在是在大宋战力最强的西军序列中,杨家军和折家军也是其中的翘楚。

&ep;&ep;…………

&ep;&ep;这一番遭遇,麟府军马司辖下的镇西军、保静军还有永安军以逸待劳,遇到狼狈不堪仓皇从绥州逃回来的细封亮左厢神勇军司的队伍,自然然是占尽优势。

&ep;&ep;既然己方占尽了优势,杨家军和折家军自然也不客气,这左厢神勇军司就剩这么点残兵了,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当下便向细封亮率领的左厢神勇军司冲去。

&ep;&ep;细封亮手下的这些党项细封部的骑兵战士,本来对大宋的战士的战斗力是极为蔑视的!

&ep;&ep;从他们大夏立国以来的近二十年间,跟大宋的屡次大战,基本都是以大夏的胜利而告终!当然,大夏立国之前,他们党项人也是屡屡打败宋军。宋军战士在他们眼中就跟两脚的羊差不多,等待他们去杀戮而已。

&ep;&ep;但是左厢神勇军司这一番在绥州城下连连遇挫,又被宋军骑兵马踏联营,接着又被在山谷中打埋伏,遭到沉重打击,损折大半,此时心气早已被打没了。他们只想回到弥陀洞去休养生息,回到亲人的怀抱去舔舐伤口。眼见气势汹汹的宋军,他们早已没了以前的气势。

&ep;&ep;此时的左厢神勇军司经历了在绥州的损兵折将,又从绥州一路奔驰几百里回来,早已盔歪甲斜、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战意了!

&ep;&ep;此时眼见杨家军和折家军冲将过来,他们只能勉强提起手中的刀枪抵抗。

&ep;&ep;杨家军和折家军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此时早已看出了左厢神勇军司虚实,此时是冲垮他们的最好时机。

&ep;&ep;是以,杨家军和折家军只是抛射了一轮箭雨之后,便齐齐的挂弓提枪,全力打马冲刺而来,打算一举冲垮左厢神勇军司的这些残兵,用刀枪去击垮他们。

&ep;&ep;左厢神勇军司的这些党项骑兵一路从绥州逃回来,几百里的路程早已榨干了他们胯下那些河西马的马力,本来他们这时是应该去城里卸下马鞍和笼头,让战马休养生息的!

&ep;&ep;但是此时眼见杨家军和折家军如狼似虎的冲来,他们却不得猛催胯下的战马,让它们使出最大的气力冲刺,因为在骑兵对冲的交战中,马速慢得一方,会吃很大亏。

&ep;&ep;因此尽管左厢神勇军司的战士们都知道,这样拼命压榨强弩之末的战马马力,很有可能让胯下那陪着自己征战四方的战马彻底累垮、累废了,但是他们却也别无他法。

&ep;&ep;双方的战士都在拼命的打马加速,都力争在这场骑兵对冲的大战中多占据一点优势。

&ep;&ep;将近两万骑兵的对冲的气势很是磅礴,一时天地之间尘埃四起,马蹄践踏大地的隆隆巨响,更是直冲云霄。

&ep;&ep;对冲的双方都是采用骑兵冲锋惯常用的锋矢阵!

&ep;&ep;左厢神勇军司这边细封亮带着他的亲兵队亲自充当这锋矢阵的箭头。如今当真是到了他们细封部最为危急之时,他这个族长必须得为自己族群的存亡负责。

&ep;&ep;而麟府军马司的这支骑兵队伍的箭头是两员小将杨怀玉和折可柔,这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武艺甚是强悍!

&ep;&ep;杨怀玉的武艺之强悍,自不用多说。这折克柔是前任折家家主折继闵之子,虽然名字中带个柔字,但是这手底下的功夫却是硬得很。

&ep;&ep;…………

&ep;&ep;两支队伍轰然撞到一起,一时喊杀连连,人嘶马叫,很快便有无数骑士飙血,战马倒地。

&ep;&ep;杨怀玉在亲兵对的护卫下,一马当先的,手中的长枪犹如毒龙出水,不断将左厢神勇军司的这些党项骑兵刺落下马。

&ep;&ep;左厢神勇军司这边细封亮也是奋起神威,拿出年轻时少有人能匹的武勇,拼命的向前杀去。

&ep;&ep;杨怀玉和细封亮都是各自队伍的箭头!两军对撞到一起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