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良久良久……众人才把自己飘远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ep;&ep;回到现实的人们开始默默的品咂这首词和这支舞!

&ep;&ep;这是怎样的一首词啊?

&ep;&ep;一首绝妙到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妙词,一切华丽的辞藻都在这首妙词之前黯然失色,都难以形容此词的绝妙。

&ep;&ep;众游船画舫上的文人雅士,这次没有狂热的去给叶亦菡姑娘去投绢花。因为听完如此美妙的词曲,他们需要慢慢来回味,慢慢的体味这美妙的感觉。也有三两知交好友悄声议论一番的,但纵使议论,人们都不愿大声,唯恐破坏这种美妙的感觉。

&ep;&ep;众游船画舫的文人雅士,也大都是有相当文学功底的,自能品味出此词的意境。

&ep;&ep;这首词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将自然和社会高度的契合。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ep;&ep;全词构思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ep;&ep;词作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且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真是一首绝妙的好词。

&ep;&ep;自唐朝以来,诗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意境深远大气的作品也有许多,然而到得这时,诸多诗词作品往往是走到了穷尽辞工繁复变化的路子上。而此词恰似返璞归真,简洁明了,却又带着婉转华丽,仙气凜然。

&ep;&ep;宋代的文坛兴盛,各种诗词不免追求繁复,穷尽变化。比如咏月,有的论调甚至认为,若是咏月的诗词,那诗词中便是连一个月字都不出现才为上佳。

&ep;&ep;然而,这首词作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虽然直白,但配合着下一句,却已经自然地将意境展开,再到天上宫阙时,此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空灵、大气、悠远,不带半点烟火气息,寥寥几句,便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宫气象。

&ep;&ep;词句随之意境变化,一路扩展,偏又举重若轻,自然之至,倒是与初唐盛世之时文人那天马行空、不羁豪放却又能丝毫不离主题的风格相似起来了,这首水调歌头的大家之气展露无遗。

&ep;&ep;而叶亦菡姑娘的这支新奇的舞蹈也是独具一格。叶亦菡身段颀长,穿上一袭白袍,宛若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白衣秀士。

&ep;&ep;清冷月光下,独自一人,翩然起舞,柔美之中带着阳刚,秀气之中带着飒爽,完美的烘托出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作的意境,词舞辉映,真是绝美。

&ep;&ep;本来柳飘飘一曲“白紵舞”舞罢,众人都已认定今晚的花魁必是柳飘飘的了。可叶亦菡此词一出,其风采顿时完全盖过了柳飘飘。

&ep;&ep;许多已经投出绢花的人都有些暗暗后悔,而剩下的刚才稳重些的没有投出绢花的人,则纷纷涌向叶亦菡的花篮。叶亦菡优雅的站在花篮旁,面带微笑,频频顿首,一一答谢。

&ep;&ep;钟浩和高得利兄弟的绢花也没有投出。

&ep;&ep;钟浩招呼他们兄弟二人,去投绢花。

&ep;&ep;………………

&ep;&ep;高得利去和小栓子、小柱子去放下画舫上的小船。高得富却一直在那出神。直到钟浩又喊他一声,才回过神来。

&ep;&ep;“师傅,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爹爹。以前爹爹年纪那么大了,还要整天为酒楼劳碌,而我不但不帮忙,还整天游手好闲,经常还在外惹事生非,让爹爹操心,真是太不对了。唉,可惜再也没有机会孝敬他老人家了。”高得富眼圈红红的说道。

&ep;&ep;钟浩安慰道:“嗯,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后多帮你大哥分担点事情,把家里日子过好,你爹爹的在天之灵就会安心了。”钟浩没想到叶亦菡一曲词唱完,能让一个以前游手好闲之徒有这样的想法,可见这首词的感染力多强。

&ep;&ep;小栓子和小柱子划着小船,载着钟浩和高得利兄弟来到醉云楼画舫。

&ep;&ep;钟浩将绢花投进叶亦菡的花篮,望着向他答谢的叶亦菡笑得有些意味深长,说道:“恭喜叶行首今晚表演大获成功哦。”

&ep;&ep;叶亦菡看着钟浩那意味深长的笑意,自然明白是他对与自己第一次相遇时,自己演了一番苦情戏,骗的钟浩出手赠词相助有所介怀。

&ep;&ep;当下叶亦菡对钟浩袅袅婷婷的福了一礼,眼波流转望着钟浩道:“全仗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