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瑶本来就已经准打算要买这个了的,听他这么一说,立马欢喜地连连点头:“好。”

华瑶将头发部束起来,又挽成了一个花苞,再将木簪插上去,连连转给宋伦看:“怎么样?好不好看?”

她头发乌黑,皮肤白皙。

插上这工艺复古的木簪,便多了几分古典的优雅。

宋伦笑着点头,用手轻抚了抚她的头顶,华瑶笑眯眯地凝望他。

逛完街道,到了尽头,发现一座竹林。

从里面可以隐约看到烟雾缭绕。

还闻到了香烛的味儿。

“里面是不是有庙啊?我们去看看!”华瑶起了兴致。

宋伦牵着她,一起往里面走去。

走过竹林,里面还真的有座山庙。

竹林环绕,看起来典雅而又古老,就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华瑶今天心情特别的好。

刚才去的木雕店让她欢喜,现在这里漂亮的景色也让她欢喜。

这庙宇看起来不大,来往几乎没有人。

一直往里走,才看到几个游客,零零星星一眼就能看清有多少个。

“我们进去看看吧,从那里看下面,肯定更漂亮!”华瑶兴致高昂地提议。

宋伦同意。

庙宇建在比下面稍高的地台上。

到了上面,看下面一片绿竹盎然,再往远看,便是刚才走过的古老街道,所有刚才一览无余,很是壮观。

门口有专门欢迎香客的小沙弥。

看到他们俩进来,他便作了一辑,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旁边有摆着香烛的几台。

华瑶从钱包里掏出几张纸钞,部给小沙弥,又拿了一把香。

又换来了小沙弥一句阿弥陀佛,还加了一句功德无量。

华瑶嘻嘻笑,觉得特别好玩。

两人一直往里走去。

正大堂上有个年老的穿着黄红色袈裟的和尚在蒲团上打坐念经。

木鱼声声。

佛堂里很是安静。

两人过去烧香,拜佛。

宋伦其实不怎么信这个。

看华瑶拜得起劲,这才跟着她一起。

基本上是她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老和尚帮他们念了一段经。

旁边还有个签筒。

华瑶抽了一签。

拿出来递给他。

老和尚看了一会儿,说了几句吉祥话。

其实到这里来,大多也是讨个吉利。

华瑶倒是挺满意。

出了大堂,旁边有片花林。

白色的花儿大朵大朵地绽放。

华瑶竟认不出这花是什么花。

旁边有游客笑道:“这是树上莲。”

树上莲?

华瑶从来没有听说过。

看向宋伦。

他正在不远处看着她。

她站在一片白花深处,身着白衣,黑发如墨,上面的木簪轻摇,真真是美得脱俗。

庙堂里老和尚念经的声音又传出来。

似听得清,又似听不清。

喇喇嘛嘛的,很是悠扬。

两人又走向旁边的一座香塔。

出了庙堂,两人在刚才的街道上找了一处小酒家落脚。

这里很多类似的酒家,可以住宿。

收费很便宜。

房间很具有当地特色。

吃饭的时候,也是本地的菜。

入夜后,到处一片寂静,远离了城市的嚣张,偶尔只有孩子们的声音。

“我今天钓了三条。”

“我只有一条,但我钓的比你的大。”

两人落脚的这个小酒家里也有几个小孩儿。

这时候都耍玩回来了。

一家子就住在外面的房子里。

这时候开始吃晚饭,边吃饭几个小孩儿边争论着白天出去钓鱼的状况。

小家伙们天真可爱,笑声响亮,让人听着心情都会跟着变好。

这一家开着这么个小住宿店,还会安排客人的用餐。

自己家田里种的菜,水里养的鱼,供一家生活和孩子们上学不成问题。

孩子们白天去上学出去玩,晚上再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谈天,简单而又幸福。

最平淡的幸福便不过如此了。

晚餐两人就和他们一家一起吃。

孩子们给他们端上来面条,又拿了筷子,一起递给他们。

“咱们这虽比不得大城市,但东西都是自家的,面条是自家的小麦磨成的面粉,面里的鱼是孩子们钓回来的,青菜是地里的,都新鲜得很,可比大都市里的东西还要环保呢。”老板娘热情道。

接待的客人多了,他们也知道了环保这样的时髦词。

华瑶一向都没有吃过这么大一碗面。

努力地吃了半天,还是没见吃掉一半,她根本就吃不完。

但人家一片好心,她也不好意思不吃完。

便继续用力地吃着。

然后,宋伦就伸手过来,把她的碗拿过去了。

他紧挨着她坐坐着,吃起她剩下的面,动作还是那么优雅斯文。

“你们是新婚夫妻吧?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