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啊?”何向东吓一跳,连手上的白沙子都画散了。

&ep;&ep;“我来唱啊?”何向东很是惊讶,他开蒙阶段主攻柳活儿和贯口,每天练功也都有唱小曲小段、戏曲、太平歌词之类的,但是师父从没让他上场演出过。

&ep;&ep;方文岐反问道:“怎么,害怕了?”

&ep;&ep;何向东赶紧道:“没有,没有,我也是经历过上场考验的人,怎么会害怕呢?“

&ep;&ep;“行了,别吹了,赶紧把衣服换上。”方文岐把青色大褂塞到何向东怀里。

&ep;&ep;“好嘞。”何向东喜滋滋地套上了衣服,这衣服是去年师父亲手给他做的,很合身,看起来倒是也颇有几分儒雅传统的味道。

&ep;&ep;方文岐做大褂也是一绝,传统的中式大褂是不能有肩缝的,要在一块整布上进行裁剪,同时要求领子、袖口等处要合身,口袋不仅要有暗口,还得斜切,所以制作难度比较大。

&ep;&ep;尤其是在盘“疙瘩袢”上面,这绝对是个细致活。基本的粗坯完成后,还要用镊子一点一点地微调,既要盘实,又要圆润,还要每个袢鼻都对称,这没个十几年功夫是下不来的。

&ep;&ep;黄华在一旁看的也眼馋,艳羡道:“方老哥,你说你什么时候也给我做一套大褂呗,你看我求你这么久了。”

&ep;&ep;方文岐却道:“你就算了吧,连叠大褂都不会还好意思问我要大褂?”

&ep;&ep;黄华道:“不是,方老哥,我是野路子出身,又没有个正经师父教过,叠大褂这种基本功没学过啊,要不您教教我,我不就会了嘛。”

&ep;&ep;方文岐笑道:“想学啊,可惜我现在已经不收徒了,要不你跪地上,给小东子磕一个,拜他为师让他教你?”

&ep;&ep;黄华不干了,道:“那我还有辈没辈了?”

&ep;&ep;他不干,何向东更加不干了,急着嚷嚷道:“师父,你可不能这样糟践我啊。”

&ep;&ep;黄华喝骂了一声:“一边去。”

&ep;&ep;换好了大褂的何向东,喜滋滋问方文岐:“师父,我等会唱什么啊?”

&ep;&ep;方文岐道:“随你吧,你爱唱什么就唱什么?”

&ep;&ep;黄华也搭茬:“对,你要是实在不会唱,玩个杂耍,摆个倒立都行,只要能圆好沾子就都行。”

&ep;&ep;何向东道:“唱曲我还行,倒立不行,小师妹倒立那是一绝,黄叔你让你家菲菲穿上裙子,来个倒立,我保证沾子圆的比谁都好。”

&ep;&ep;“小混蛋,你给我站住。”黄华脱下鞋子,满场追杀何向东。

&ep;&ep;方文岐也是在那里笑,这叔侄两个人从来都是没大没小的瞎闹。

&ep;&ep;挨完收拾的何向东准备开场了,方文岐和黄华站到旁边去垂着手看着,何向东自己走到锅里面。

&ep;&ep;环顾了四周的人一眼,何向东从口袋里面拿出玉子板来,用右手拿好,先是打了一串花点。

&ep;&ep;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ep;&ep;板眼回归正常,何向东张嘴开场,嗓音清亮,鼻音悠然,韵味十足:

&ep;&ep;“汉高祖有道坐江山,有君正臣良万民安。

&ep;&ep;有一位三齐贤王名叫韩信,他灭罢了楚国把社稷来安。

&ep;&ep;这一日闲暇无事跨雕鞍在街前散逛,见一座卦棚摆在路南。

&ep;&ep;卦棚里坐定了一位道长,他仙容道骨骨道非凡……”

&ep;&ep;唱的是太平歌词《韩信算卦》。

&ep;&ep;周围赶集买货的人也被这唱曲的小孩吸引了,一来二来倒是聚了不少人过来。

&ep;&ep;“嘿,这小孩唱的是什么啊?真好听啊。”

&ep;&ep;“好像是太平歌词,我听我爷爷哼过几段,这小孩唱的还真有味啊。”

&ep;&ep;……

&ep;&ep;84年这会儿人民娱乐生活都很贫乏,虽说是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但走进的也仅仅是大城市里面那些有钱人家里面,像农村这边一个村子有一家有电视那可就了不得了,晚上全村的人都会围过去看,有电视的人家出门腰板都挺的比别人硬。

&ep;&ep;在这个娱乐基本靠吹牛,听戏基本靠哼哼的农村来说,曲艺艺人来表演卖艺,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ep;&ep;何向东自然唱的也好,台风很正,半点不露怯,不一会儿,这附近就聚起来不少人,沾子圆的非常好。

&ep;&ep;“九梁道巾头上戴,八卦仙衣身上穿。水火丝绦腰中系,水袜云鞋二足穿。”唱到这里,何向东来了一句夹白:“这老道没穿裤子,他甩镫离鞍下了马。”

&ep;&ep;观众们也笑。

&ep;&ep;何向东继续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