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兴趣可以培养的,我帮你。”邵彦成还想继续游说。

&ep;&ep;姜晓菱冲着他摆了摆手:“你别劝了,人各有志,更何况技术研究这方面也是存在天分的。这活儿我干不来。

&ep;&ep;你也别帮我了,有那点功夫你继续去监督那几个小家伙去。小河就算了,杨铭肯定没问题。宁宁我看也行,他计算方面还挺有天分。你把他们两个带出来,将来也算是后继有人。”

&ep;&ep;自从那个暑假,杨家两个孩子和姜家仨小崽儿一起学习后,仨小家伙的成绩肉眼可见的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ep;&ep;后来在姜晓菱的一再要求之下,杨铭和阿五豆平时放学都会在姜家做完功课才回去。

&ep;&ep;寒暑假,节假日等那两夫妻忙碌的时候,他们也都在姜家度过。

&ep;&ep;开始的时候,姜晓菱还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可看着看着她发现自己搞不定了。

&ep;&ep;特别是杨铭,她做的那些习题明显是她父母专门为她布置的,一般人看着脑仁都疼。

&ep;&ep;所以,后来看几个小崽儿学习的任务就交到了邵彦成的头上。

&ep;&ep;其实那几个孩子有杨铭带着,也不用大人多操心。

&ep;&ep;邵彦成更多的是看看自家的三个孩子,检查一下学习进度。主要是要让他们有个怕的人,学习起来不敢糊弄。

&ep;&ep;看妻子确实对于自己的建议不感兴趣,邵彦成的眼中流露出了一抹失望的表情。

&ep;&ep;可他也知道这事儿强求不来,于是只能问道:“不想学机械,那你准备学什么?”

&ep;&ep;“我想考师范!”姜晓菱早就已经想好了。

&ep;&ep;运动之后,国家的教育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全被打乱。教育人才的流失和断层,使孩子们即使进入学校也学不着什么东西。

&ep;&ep;这些姜晓菱都有切身体会。

&ep;&ep;如果有机会重考大学,她想考师范类院校。做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下一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ep;&ep;听了妻子的话,邵彦成紧紧的握住了她的手,脸上的表情更是多出了一分赞同。

&ep;&ep;“你好好去学,我支持你!”

&ep;&ep;丈夫的话说得姜晓菱心里也很高兴。

&ep;&ep;她好奇的问道:“那你呢?我还不知道你要考哪里?”

&ep;&ep;“如果有可能的话……”邵彦成抬起眼望向远处,目光中充满了向往:“如果有可能,我想考京大。”

&ep;&ep;京大!

&ep;&ep;姜晓菱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学校!

&ep;&ep;知道丈夫居然存了如此大的志向,她真的是敬佩极了。

&ep;&ep;她也同样的握紧了丈夫的手:“你也好好学,我同样支持你!”

&ep;&ep;……

&ep;&ep;只可惜邵彦成的想法,并没有如大家预想到的那么容易实现。

&ep;&ep;时间的脚步很快就到了1977年。

&ep;&ep;如上辈子一样,这一年的十月份,国家公布了考试的时间,以及可报考人员的条件。

&ep;&ep;很幸运,姜晓菱以及她的好朋友们全部都在可报考人员的行列里。

&ep;&ep;大家全都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ep;&ep;即使今年招收的并没有艺术院校,徐海成也迫不及待的跟着报了名。

&ep;&ep;其他人全都一切顺利,偏偏邵彦成和谢强却被领导们将报名表给扣住了。

&ep;&ep;然后王厂长分别找他们谈了话。

&ep;&ep;王厂长说,今年技术科的小年轻几乎全都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如果他们两个人也去的话,那等开学的时候,技术科估计可以关门了。

&ep;&ep;作为不可或缺的骨干,厂里研究来研究去,只能同意他们两个人中的一个外出学习,另外一个得守着家。

&ep;&ep;王厂长说,可以将厂里今年推荐上大学的指标给他们一个,是省工业大学机械系的。也是排的上名号的好大学。

&ep;&ep;因为是委培,所以两年的学费都由厂里支付。

&ep;&ep;唯一的要求就是将来毕业了,必须还回汽车厂工作。

&ep;&ep;让他们两个人商量一下谁去?

&ep;&ep;另外一个人必须等这人回来后,再说去上大学的事儿。

&ep;&ep;谢强当即就要把这个指标让出来,但是被邵彦成给拒绝了。

&ep;&ep;一来谢强本来就比他年龄大两岁,而且邵彦成心里清楚,他的文化底子不如自己。这样的机会对于谢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ep;&ep;而他——志不在此。

&ep;&ep;省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