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他这才意识到今天是女儿十七岁的生日。

&ep;&ep;而他这个做父亲的,不仅忘了个干净,还吃了女儿用来滚运的鸡蛋。

&ep;&ep;他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

&ep;&ep;姜立南清了清嗓子,看向女儿温和的说道:“晓菱生日快乐,中午爸爸给你买好吃的啊。”

&ep;&ep;“谢谢爸爸。”姜晓菱微笑的回答。

&ep;&ep;可是说完后,立刻话锋一转:“好吃的就不用了,昨天还剩了那么多的菜呢。爸爸你先说,昨天找王伯伯说的事儿怎么样了吧?”

&ep;&ep;她这话一出,屋子里的几个人目光全都朝姜立南看了过去。

&ep;&ep;“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姜立南看着大家说道。

&ep;&ep;“我已经和王厂长约好了中午的时候一起去一趟电话局,看能不能查到咱们镇上派出所的电话。

&ep;&ep;如果能查到就好了,这样比写信快得多,能省七-八天的时间。

&ep;&ep;没准儿咱们收到证明后,还能赶上下个月领粮票。”

&ep;&ep;还有一句话姜立南没有说。

&ep;&ep;那是王哥教导他的。

&ep;&ep;王哥说——口说无凭。

&ep;&ep;电话里说出去的话,无凭无据的,怎么也比写在信纸上寄到别人手里更安全些。

&ep;&ep;这话听得姜立南十分的感动。

&ep;&ep;他知道王哥把他当自家人了,不然又怎么会如此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

&ep;&ep;姜立南的话让屋子里的人都很高兴,老太太更是直接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ep;&ep;而姜晓菱更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ep;&ep;她高兴地拍了一下手,对姜立南说:“爸,我把派出所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了呀!我当时是想着万一咱们以后有什么事要找老家的人,有一个电话联系方便些,没想到居然现在就用上了。”

&ep;&ep;说着,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说了一句:“我去拿!”

&ep;&ep;然后就往屋里跑去。

&ep;&ep;“哎呦,我们家晓菱真聪明!再也没有比我们晓菱更聪明的孩子了。”

&ep;&ep;想想这些日子以来,孙女为家里做的事,姜老太太激动得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

&ep;&ep;她立刻转身向儿媳妇指示道:“寒梅,你再去煮个鸡蛋!这次要看着晓菱吃下去,只能她自己吃,谁也不能给。”

&ep;&ep;徐寒梅笑着答应了。

&ep;&ep;-

&ep;&ep;拿了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姜立南早早的就去了单位。

&ep;&ep;而留在家里的老老小小,则开始收拾昨天带来的东西。

&ep;&ep;虽然这房子是新的,用姜立南的话说,他还专门把家里给整理过了。

&ep;&ep;可一个单身汉整理出来的屋子,在主妇们的眼里,是怎么也看不上的。

&ep;&ep;所以,除了收拾行李,几个人还要顺便将屋子给打扫一遍。

&ep;&ep;因为有事要做,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ep;&ep;看儿媳带着孙子孙女们擦玻璃的擦玻璃,摆桌椅的摆桌椅,姜老太太洗了把手,笑眯眯的去了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中午的饭食。

&ep;&ep;结果等姜晓菱一块儿玻璃擦完,端着盆准备出去换水的时候,却从门口看到奶奶一个人对着米缸发呆。

&ep;&ep;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ep;&ep;她放下盆走了过去。

&ep;&ep;“奶奶,你在看什么?”姜晓菱问道。

&ep;&ep;看到她进来,老太太也没有要隐瞒的意思,用手指了指放在墙角处的米缸,苦笑了下,说:“这就是你爸爸说的,已经把什么都准备好了。”

&ep;&ep;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姜晓菱探头朝缸里看了过去,然后就见那个半人高的陶瓷缸里,除了十几个红薯,半袋子杂面外,就只放着一个很小的米袋。

&ep;&ep;她伸手将米袋拿出来打开看了一下,然后……变得和奶奶一样沉默了。

&ep;&ep;看到孙女这个样子,姜老太太终于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ep;&ep;“你说说你爸爸,也是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会过日子?这么一大家子人呢,他去换什么细粮!”

&ep;&ep;她掂起米袋,没好气的晃了晃:“你说,这有没有五斤?这,能够咱一家子吃几天?!”

&ep;&ep;老太太埋怨儿子可以,姜晓菱可不敢跟着她埋怨亲爹。

&ep;&ep;而且,她其实是理解父亲这么做的良苦用心的。

&ep;&ep;说实话,如果不是家里忽然多了两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