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她用手摸了摸。

&ep;&ep;又摸了摸。

&ep;&ep;眼神里带出了羡慕。

&ep;&ep;这么白的米啊!

&ep;&ep;一粒一粒,晶莹剔透的。

&ep;&ep;她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白米呢。

&ep;&ep;姜晓菱不记得自己家有多久没有吃过大米饭了。

&ep;&ep;怎么也得有大半年了吧?

&ep;&ep;按照规定,他们一家子,除了小河是二两,其他人每月都有半斤大米的配额。

&ep;&ep;可别说他们镇子,就是在他们县里,像大米这样的精细粮,也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供应过了。

&ep;&ep;上次爸爸在信里无意中感慨了一下,说是做梦梦到小时候奶奶给打的年糕了,醒来后好久都还在咂摸着梦里的滋味儿。

&ep;&ep;奶奶拿着信,看着直抹眼泪。

&ep;&ep;后来妈妈没吭声,背着家里的老玉米跑出去,走了好多个巷子,才总算是换回来了小半盆的糯米。

&ep;&ep;妈妈和奶奶连夜打出来了几块年糕,自己和小河看着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却都没舍得吃上一块儿。

&ep;&ep;这次,都给爸爸带过来了。

&ep;&ep;想到年糕,姜晓菱忍不住按照上辈子摸索出来的办法,在那个图案最上方一个长格子处点了点,然后将脑袋凑过去,冲着那里喊了一声:“年糕。”

&ep;&ep;虽然依然没有发出声,可是那格子仿佛能够听懂她的话一般,忽然一个变换,艳红的图案变成了一长溜各式各样的年糕图片。

&ep;&ep;那年糕有长有圆还有方。

&ep;&ep;有精米面的,黄米面的。

&ep;&ep;更有一些干脆做出了奇奇怪怪,姜晓菱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种形状。

&ep;&ep;就好像眼前的这个,居然是做成了如最初所看到的金红鲤鱼一样的模样。

&ep;&ep;不过这可比那图案好看得多!

&ep;&ep;瞅瞅那鱼身子,亮晶晶的,不知道是抹了多少油啊?

&ep;&ep;在那鱼的身上,还插-了四根竹签子,上面贴了写着“年年有鱼”的红纸。

&ep;&ep;“年年有鱼啊!”姜晓菱忍不住又伸手摸了摸照片。

&ep;&ep;然后满足地叹了口气。

&ep;&ep;她知道,这些东西也就是看看,最多是摸摸,吃是吃不着的。

&ep;&ep;甚至她还知道,过不了多久,大概也就一年的功夫,连看都看不见了。

&ep;&ep;上辈子,十八岁之后,她就再也做不了这样的梦了。

&ep;&ep;可是这又有什么呢?

&ep;&ep;至少现在她还在梦里,还能梦到这些她自己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ep;&ep;能看到,能摸摸,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ep;&ep;-

&ep;&ep;姜晓菱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

&ep;&ep;她呼了一口气,眼前腾起了一片白雾。

&ep;&ep;宁林比起老家,实在是冷得多。

&ep;&ep;在老家,一年能够下上那么两场沾地就化的雪,就已经了不得了。

&ep;&ep;而在她的记忆里,宁林随便一场小雪,都是要没过脚脖子的。

&ep;&ep;她从床上坐起,披上了棉袄,然后给睡在她旁边的美美掖了掖被角,然后下了床。

&ep;&ep;刚将房门打开,正在往饭桌上摆碗筷的妈妈就朝她招了招手。

&ep;&ep;姜晓菱走过去,妈妈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出了一个还热乎乎的煮鸡蛋,过来在她的身上滚了一遍,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了几句,最后不忘在地上将鸡蛋皮敲了个粉碎,这才放到了她的手里。

&ep;&ep;然后笑眯眯的对她说:“快吃,新的一岁也要圆圆满满的。”

&ep;&ep;姜晓菱咧了咧嘴,看着妈妈笑了起来。

&ep;&ep;这是他们家的规矩,无论再穷再苦的时候,每逢生日,妈妈总会给她或者弟弟煮一个白煮蛋。

&ep;&ep;还要在他们的身上滚上一遍,说是“滚运”。

&ep;&ep;“谢谢妈妈。”姜晓菱说着,将鸡蛋接过来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ep;&ep;看到她这个样子,徐寒梅无奈的叹了口气:“这鸡蛋是要自己吃的,不兴分。一年才这么一次,不用给他们留着。”

&ep;&ep;虽然话是这么说,可徐寒梅知道,女儿肯定不会照做。

&ep;&ep;往年也是这样,她的鸡蛋永远会给弟弟留一份。

&ep;&ep;可以前两个孩子分,一个人总算还能吃上一半。

&ep;&ep;现在又多了美美还有宁宁,那分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