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是!”

&ep;&ep;“房玄龄、陈坚。”杨暕喊道

&ep;&ep;“下官在。”

&ep;&ep;“属下在。”

&ep;&ep;两人上前应道。

&ep;&ep;“你二人负责后勤粮草以及组织后备部队,把民众都组织起来。”

&ep;&ep;“杜如晦负责在城内把民众组成预备役,随时准备支援。”

&ep;&ep;“亲卫、黑龙军及各郡援军随我出城扎营。”

&ep;&ep;杨暕一一安排到。

&ep;&ep;“是!”

&ep;&ep;“诺!”

&ep;&ep;众人皆领命。

&ep;&ep;两个时辰后,一座与叛军遥相对立的大营就被建了起来,果然有了两个协调能力强的人就是不一样。

&ep;&ep;整个大营背靠历城东大门,分三个区域防御,没面均设有三道防御线,能够有效地防御叛军的突然进攻。

&ep;&ep;自此,历城不再是被叛军想攻就攻的孤城,大营已建好,就相当于历城多了一座相互支援的卫城。而对峙的局面也基本上形成了。

&ep;&ep;叛军也看出了杨暕一方的打算,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敢过来阻止。杨暕还担心叛军会趁机来攻,不过叛军似乎怕了,又似乎没有摸清楚昨晚到底来了多少援军,所以整个建造期间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平静的把大营建了起来。

&ep;&ep;大营,点将台。

&ep;&ep;“将士们,经过几番努力,我们大退了叛军的进攻,但是难保他们不会重来,因此建立次大营,为历城多一个缓冲地带,而且这也是一个桥头堡,一个反击的桥头堡。我在次焚香以祭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灵,感谢他们的誓死守护!”杨暕站在新建好的点将台上讲话。

&ep;&ep;“至昨晚,我军共折损一万八千余人,伤者万余人,仅昨晚就折损三千余。其中原历城守军将士阵亡一万五千余人,河南道援军阵亡两千余人,黑龙大队阵亡五十人。让我们一起祭奠他们的英灵,是他们的牺牲唤来历城的坚强不倒。”杨暕沉重的说出这一个个数字,并带领众将士一起哀悼。

&ep;&ep;第四十三章长白山之变(上)

&ep;&ep;茫茫长白山又名长山,坐落于山东丘陵之上。像是一座山峰突然出现在平原上那样突兀。

&ep;&ep;夜色下的长白山,就着这寒冷的天气显得格外阴冷,人与马在林中呼出的热气一瞬间就被冻成冰块。

&ep;&ep;这么冷的夜晚居然有人和马?没错,的确是有人和马,准确的来说是骑兵!

&ep;&ep;“将军,山中的情况都已经打探好了,王薄的老巢确实是在这山中,那个舌头的话并没有骗我们。”秦琼说道

&ep;&ep;在他们经过北海郡偷偷潜入齐郡的时候,碰到不少的叛军,不过都顺利解决掉了,所以并没有暴露。不过在一次战斗中抓到一个比较大头领,从其口中获得一些关于王薄的消息,其中就有王薄老巢的消息。

&ep;&ep;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因为会省去了他们的几番奔波,不至于没有目标的乱窜。

&ep;&ep;“嗯,很好,既然得知叛军的老巢,那么说什么也不会放过的。”李靖说道,虽然在他们的计划中只是负责敌后战场,慢慢蚕食叛军,但是到了地方才发现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非但不能一步步蚕食,而且还不能暴露自己。所以李靖在第一时间里就改变了战略,最好是毁掉叛军的粮仓,那样叛军将不战自亏。

&ep;&ep;“说说具体的情况,叛军的具体部署,人数等。”李靖问道

&ep;&ep;“是,叛军的大寨的位置于山腰一块较平整的地方,背靠数十丈的垂直绝壁,大寨前方道路较崎岖,又有一条小山溪流经,真的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只要有吃的,守个数月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那个守寨的统领不是猪。”

&ep;&ep;“而,大寨据茅屋数量及分布密度来看,估计有上万人,基本上都驻扎在一起,防守也似乎有些薄弱,估计是因为易守难攻使得他们认为会万无一失吧。不过我们想要强攻还真不容易。”秦琼给李靖及诸位统领简略分析了一下叛军大寨的情况。

&ep;&ep;“嗯,不错,不得不说叛军选地的眼光,不过靠山临水,还真是一个好地方,不过叛军就是叛军,以为如此就能够万无一失了?不知道最引以为豪的说不定就是最薄弱的地方。绝壁可攀爬、山溪可断截,这两处优势和弱点叛军都没有放在心上,看来他们真是太过于自大了。”李靖听了秦叔宝的介绍后分析道。

&ep;&ep;“走,带我去看看,本将需要亲自观察后才能做出最好的攻击方案,你们在此等候。”李靖对秦叔宝说道,虽然可以大概猜出一二,但是毕竟没有亲眼所见,但是被人描述有可能会忽视一些细节的东西,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比比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