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乱世啊乱世,乱世是多么的可爱,有那么多的可爱的人,每到乱世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乱世、隋末乱世那么多的英雄人物,能与这些人在同一时代共舞,多么期待呀,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ep;&ep;每个乱世都是华夏民族的灾难。汉末乱世,中华大地十室九空,所以让历史弄出了个五胡乱华,差点断了华夏文明的传承;而唐末乱世,造就了一个军事上软弱无能的宋朝,以致于崖山之变的出现。当然大乱之后会大治,唐朝的鼎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鼎盛维持了不过一百来年,而不是千秋万世。虽然这些都不是历史的错,更多的是体制上的错误,作为一个从未来过来的人,既然有机会回到以前,有能力阻止悲剧的发生,那么我想只要骨子里还有一点中华骨气的人都会去奋不顾身。

&ep;&ep;东宫,明德殿。今晚注定无眠。三个女人在一起商量办法,原本看着唾手可及的皇太孙之位因为杨暕的出现而有可能出现变数。

&ep;&ep;“该死的齐王,早些年就因为闹得太过分了而被冷落,想不到在这个关头又跑出来,难道以前的教训还不够吗,可恨的是皇上还对他赞誉颇多,对我们东宫很不利,不知道两位妹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我们东宫的位置。”韦妃对着两位刘良娣说道

&ep;&ep;虽然她的年龄是三人中最小的,但是地位却是最高的,也暂时是这东宫的主人,元德太子死后杨广并未让她们搬出东宫,这也许只是当时的一种态度,不让下面的官员为了确认谁是下一任东宫的主人而拉帮结派。

&ep;&ep;“这件事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切听从姐姐的。”大刘良娣说话了,大刘良娣和小刘良娣都是宫女出身,地位低微,哪有什么想法。因为和元德太子有了儿子才母凭子贵,封了个良娣,不像韦妃是大户人家出身,虽然娘家是韦氏的旁支,但也是一大家族,所以大、小刘良娣在韦妃面前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她们只想以后自己的儿子封个王,自己跟着享清福就行了。

&ep;&ep;“既然这样,那姐姐就做主了。”

&ep;&ep;“刘总管”韦妃开始叫唤下人了

&ep;&ep;刘总管,东宫的总管大太监,从小跟在杨昭身边照顾,杨昭被封为太子后提拔他为总管。

&ep;&ep;“奴才参见娘娘,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ep;&ep;“明天你拿着本宫的贴子去拜访太学助教孔颖达,和国子助教陆德明,告诉他们今晚的事,还有说皇上有意齐王为太子,这两人都是一根筋的儒者卫道士,不会看着杨暕得宠的,儒生的坚守的传统观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就算天下人说那是错的,他们还是一味的坚守,既然太子没了,那么就应该立皇太孙了,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他们是一定会誓死捍卫的,既然有这样的一群人,为什么不可以好好利用呢。”

&ep;&ep;“你是我东宫的老人了,我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办好。”韦妃对刘总管吩咐着

&ep;&ep;“是,奴才一定把娘娘交待的事给办妥帖了。”刘总管恭顺地答道

&ep;&ep;别小看宦官的力量,自从有宦官起,宦官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大的时候可以左右朝廷,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宦官,尤其是在皇帝身边的服侍的宦官。

&ep;&ep;(求收藏!求支持!麻烦大家收藏一下吧,新人不容易!)

&ep;&ep;第三章潜虬、飞鸿

&ep;&ep;杨暕才不管你别人能不能睡,他自己回到齐王府倒头就睡了,说实话,刚才杨广过于兴奋拉着他喝了不少酒,头还有点晕,虽然现在占据这具身体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已经恢复到能轻易打死一只大虫的地步,但在喝酒方面还真不能和炀帝这个在酒色中浸淫十几年的老手相比。加之刚来到隋朝才不过半年光景,对于这里的年还真没有什么感情,晚上没有联欢晚会,没有娱乐活动,才没有那个心情干坐着等,所以回到王府倒头就睡了。

&ep;&ep;第二天,也就是大业九年春,正月初一。杨暕早早就起了,打了一套太极和一套军操,刚穿越到这具被酒色掏空了的身体的时候,杨暕还在担心会不会随时再穿越一次,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已经恢复了甚至比以前更加强壮,也许是杨家的基因的作用,毕竟杨家两位皇帝都是赫赫武功的。这点从旁边伺候的两位护卫惊异眼神中可以知道。

&ep;&ep;刚练完一遍就听见小顺子的禀报,一号和二号求见。

&ep;&ep;忘了说,小顺子就是杨暕身边的小太监,刚穿越过来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全是从小顺子口中得来的消息。以后小顺子就是杨戬的忠实粉丝外加太监集团总头目。

&ep;&ep;“嗯,知道了,让他们在书房等着,顺便把杨总管叫过来,我一会就过去。“杨暕一边洗脸一边说道

&ep;&ep;“是,奴才这就去”说完小步快跑着出去了

&ep;&ep;杨暕到书房的时候,一号、二号和王府总管早已等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