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他们也是做过一番功课的,盯了十几天,才挑中王三喜和陆志安这两个小孩。原以为十拿九稳,没想到居然遇到硬茬子。不仅没要到钱,自己还受了伤。

&ep;&ep;王三喜想到书上说这段时期许多城里人安排不了工作,只能当个无业游民,所以才安排他们下乡支农,是以城内治安特别差,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严打。

&ep;&ep;王三喜好奇看着他们,“你们怎么没下乡?”

&ep;&ep;孙猛闷闷道,“我们还在等高中毕业,领了毕业证就下乡。”

&ep;&ep;王三喜懂了,看来这几个混混是逃课出来的。现在老师也不敢管学生,学生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反正到时候一定会发毕业证。

&ep;&ep;王三喜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扩大规模。但是她和陆志安每天只能运一趟菜。

&ep;&ep;要是有这些人帮忙,兴许能多卖些菜。

&ep;&ep;打定主意后,王三喜将他的钱塞回他兜里,“这样吧。你们跟着我干。我每天给你们一块钱。”

&ep;&ep;几个混混眼睛放光,“真的?”

&ep;&ep;王三喜点头,“不过我不是地主,你们也不是我的长工,不存在剥削。你们帮我联系家属区,登记他们要什么菜,我第二天拉到这边,你们过来接应。要按时送到他们手里。”

&ep;&ep;孙猛徇私,这不就是剥削吗?不过管她怎么说呢,只要他能挣到钱,家里人就不会再说他是吃白饭的。

&ep;&ep;他立刻表示跟她干了。这边握手言和,革命小将没再罚他们站军姿。

&ep;&ep;王三喜便将各种票据和菜的价格告诉他们。这些人一次哪能记清这么多,陆志安就把自己写的价格表抄一份给他们。

&ep;&ep;他随身就带着笔和本子,上面有他写的价格表。就是为了方便算钱。

&ep;&ep;王三喜也跟着陆志安学会不少字。遇到不会的字,陆志安要么问人要么用拼音代替。

&ep;&ep;孙猛几个都识字,把拼音都改成了汉字,还手把手教陆志安怎么写。

&ep;&ep;双方约好时间,每天10点在这边汇合,就各自分开。

&ep;&ep;第31章

&ep;&ep;12月11日,高考这日,陆志安和王三喜踏上去上海的火车。

&ep;&ep;两个半大孩子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终于到了上海。

&ep;&ep;一路打听问人,终于到了地方。

&ep;&ep;陆志安见王三喜踌躇不前,以为她近乡情怯,自告奋勇先去探路。

&ep;&ep;王三喜点点头,她来上海其实不是想认母亲,她只是想让她母亲拿回自己的抚养权。她可以有地方读书。但是她不确定她母亲有没有组建新的家庭。

&ep;&ep;如果她再婚,恐怕对方未必愿意要自己。那她开口就是自取其辱。

&ep;&ep;陆志安让王三喜等在巷子口,他去向其他人打听。

&ep;&ep;很快陆志安回来了,一脸愁苦,“三喜,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

&ep;&ep;王三喜拍了下脑门,自己竟是忘了这茬,上海话跟他们老家话差别太大,一路上都是王三喜问的路。

&ep;&ep;王三喜深吸一口气,“算了,已经到了家门口,问不问都没意义了,进去吧。”

&ep;&ep;两人一前一后走进院子,不大的楼房,挤得满满当当,就连楼道都被摆满各种东西。

&ep;&ep;王三喜操着普通话,问了一位三十出头,戴着眼镜的男人,“请问这里是杨秀蓉的家吗?”

&ep;&ep;男人推了推眼镜,打量面前的小姑娘,“杨秀蓉是我爱人。这里是她的家,请问你找她有事吗?”

&ep;&ep;陆志安脸色瞬间变了,担忧地看了眼王三喜,却见她笑容不变,主动伸手,“我叫王三喜,是她女儿。我想来看看她。”

&ep;&ep;周文锋嘴唇动了动,邀请两人进屋,只是态度颇为疏离,“你妈去学校接你弟弟了。你们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ep;&ep;王三喜抿了抿嘴,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包括她父亲抹黑她妈名声,虐待她,不让她上学等等全都说了。

&ep;&ep;周文锋义愤填膺,忍了又忍才开口骂人,“乡下人就是上不得台面!明明是他整天打你妈,好几次都死了,你外婆才想尽办法让她回城。走的时候,她还想把你带走。是他拖着你不放。抢了你,却不好好养你。真是畜生不如!”

&ep;&ep;他显然是个读书人,哪怕骂人都不会太难听。

&ep;&ep;王三喜一声不吭,周文锋骂够了,又问起她的打算。

&ep;&ep;王三喜斟酌再三,还是将实话说出,她想试探周文锋的反应,如果他反对,自己恐怕也不可能待在上海,“我想跟我妈妈一块生活。我想念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