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帝喝了一口边上的消暑饮,随口道:“这春闱也近了,近几日上林苑送来了两盆上贡的牡丹,颜色正红,亭亭净植,一盆朕给放在泰辰殿,算是给春闱的士子们搏一个好彩头吧。”

&ep;&ep;群臣笑道:“陛下恩宠。”

&ep;&ep;皇帝又道:“还有一盆,朕差人给你送到宁王府上去,天下繁花众多,唯有这正红牡丹,国色天香,力压群芳啊。”

&ep;&ep;李安然肃拜:“儿臣谢过父皇。”

&ep;&ep;皇帝抚须,面上挂着慈父的笑容:“还有,既然收了朕的花,就要替朕好好办事了——此次春闱殿试,由你来出题。”

&ep;&ep;皇帝这句话,不是在问群臣的意见,而是单纯的在表述自己的决定,这一点,李昌和李安然父女两个也是像极了。

&ep;&ep;前来上小朝的臣子们面面相觑——这可是……储君的待遇啊。

&ep;&ep;之前一直有所猜测,但是他们也不敢妄下定论,如今看来,确实有几分可信之处了。

&ep;&ep;皇帝想立宁王做储君。

&ep;&ep;章尚书道:“陛下,春闱历来是圣人出题,考中者为天子门生,这陛下让宁王殿下出题,似有不妥。”

&ep;&ep;皇帝摆摆手道:“朕心意已决,不必劝我。”

&ep;&ep;还有大臣想要说什么,却听卫太师道:“既然是天子门生,宁王殿下作为天子长女,春闱高中的士子自然也可说是宁王殿下的师弟们了,况且宁王殿下是替圣人出题,自然也是无妨的。”

&ep;&ep;卫太师是百官中出了名的老顽固,他突然站出来替李安然说话,连皇帝都吓了一跳,随即龙颜大悦:“太师说的是,狻猊儿,你可有异议?”

&ep;&ep;李安然摇头道:“儿臣遵旨。”

&ep;&ep;她顿了顿,道:“儿臣还有一事要上奏。”

&ep;&ep;皇帝道:“说吧。”

&ep;&ep;李安然出列,对着皇帝肃拜:“儿臣想办一个辩法会,由大周十五道一万三寺中选出十五名德高望重的高僧前往天京辩法。”

&ep;&ep;徐尚书立刻站出来道:“不可,大周佛事鼎盛,寺庙常有占取民田一事,殿下招揽高僧辩法,岂不是更助长他们气焰。”说到这里,徐尚书两手一摊,“而且举办辩法之事,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ep;&ep;李安然浅笑道:“太后笃信佛法,小王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为太后祈福,更何况,不过是寻十五位高僧罢了,又不是选一万五千位,怎么就劳民伤财了呢?”

&ep;&ep;她嘴角含笑,目光灼灼。

&ep;&ep;徐尚书上了年纪,又天然偏向儒家学说,把这件事情当做了李安然在推举佛教,为自己以后当上储君铺路,顿时一张老脸铁青:“殿下,您这明面上是寻来十五位高僧,实际上一路选拔,推举,将选拔相关的消息放出去,其中要用到多少人力财力?谁来主持?如何选拔?切不可以一己之私,便仓促行事!”

&ep;&ep;李安然笑道:“自然不是仓促行事。”

&ep;&ep;一边的章尚书此刻却开口道:“臣觉得殿下此举甚好。如今我大周万国来朝,天下归心,更有不少南蛮小国其实也笃信佛法,殿下举办如此法会,正好也能让这些小国使者们见见我大周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气度。”

&ep;&ep;卫太师点头:“臣附议。”

&ep;&ep;这下,李安然都被吓到了——卫太师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居然会连续两次站在自己这一边。

&ep;&ep;这老头肯定有哪不对劲。

&ep;&ep;还没等李安然咂摸完到底哪不对劲,皇帝便拍板道:“可以,狻猊儿,此事就交给你去准备了。”

&ep;&ep;李安然躬身:“臣遵旨。”

&ep;&ep;这些事情商量完,天色也已经走到正午了,皇帝便散朝赐廊下食。

&ep;&ep;李安然吃完饭,便回到了自己的王府,知道她回来了,原本在自己房中小歇的荣枯便立刻去寻她。

&ep;&ep;谁知道李安然一见到他,便关切地问道:“法师出门的时候照镜子了么?怎么两个眼睛肿了也不敷一敷?”

&ep;&ep;荣枯:……

&ep;&ep;他双手合十,对着李安然道:“小僧昨夜彻夜未眠。故而今天早上眼睑有些水肿。小憩一会便没事了。”

&ep;&ep;李安然上前,拉着他的袖子让他坐下:“法师怎么就一夜未眠了?又彻夜诵经了?”

&ep;&ep;荣枯捻着挂在手上的佛珠:“小僧昨夜虽然在诵经,可想殿下比想佛多。”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什么不妥,只是自顾自继续往下说着:“殿下昨夜说的,小僧想了许久,翻来覆去不能入眠——”

&ep;&ep;李安然:……

&ep;&ep;她觉得这和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