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而她选择了通风报信,最终得到的结果,还是自己的一个儿子杀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ep;&ep;这世间的悲剧在那一瞬间,仿佛全都奔涌而下,汇聚于她一身。

&ep;&ep;“荣枯啊。”李安然难得直接呼荣枯的法名,后者楞了一下。

&ep;&ep;“殿下直说便是。”

&ep;&ep;“你说,你能把我家那个老太太,哄得开心点,最好哄得她觉得只有你说的是对的,其他流派说法都是歪门邪道吗?”

&ep;&ep;正在收拾花枝的荣枯双手一颤:……

&ep;&ep;半晌,他才正色回答道:“殿下不可胡言,哪怕是阿难尊者在世,也不驳斥尽百家,独尊自己一说。”

&ep;&ep;李安然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单手撑着脸,眼眸里露出了一痕妩媚笑意:“倘若,我帮法师呢?我资助法师开坛俗讲,造势收徒,与达官显贵相交——难道法师不想做这大周佛法宗派翻云覆雨的第一人?”

&ep;&ep;荣枯悚然。

&ep;&ep;他是第一次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是大周权柄最盛的两人之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ep;&ep;金钱、权利、美貌,寻常女子只要拥有其中的一样,或者两样,就能让天下的男人对她趋之若鹜,而李安然——这些东西,她全都拥有。

&ep;&ep;这就注定了她,妩媚,张扬,热烈,对于天下的男人来说,都充满了危险的攻击性。

&ep;&ep;荣枯沉默了一会,浅笑着摇了摇头,那双浅灰色的眼睛里,却没有什么笑意,只余下一丝丝悲悯:“敢问殿下,佛陀诸弟子加入僧团,可是因为佛陀是王子,才跟随佛陀修行?”

&ep;&ep;李安然道:“佛陀出家之后,头无遮雨片瓦,身仅有一片布匹裹羞,赤趺而行,乞讨而食,跟随他的人,是因为他的言行,他的思想。”

&ep;&ep;荣枯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小僧也这样认为。”

&ep;&ep;随后,却见他垂下手:“我愿意随王爷前往天京,前去开解皇太后心中的郁结,可是大殿下如此试探我,却令我十分不安。”

&ep;&ep;他神情专注,满目都是真诚,他有时候就是这样,高兴了便是高兴了,难过了就是难过了,直来直往的,让人觉得对着他拐弯抹角的试探,反而是一种自讨没趣。

&ep;&ep;李安然道:“法师生气了?”

&ep;&ep;荣枯摇头:“殿下是有慧根的人,荣枯曾以为殿下有为众生操劳的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

&ep;&ep;他说到这里,便闭上了嘴,不再发一言。

&ep;&ep;李安然却明白了他未尽之言中所含的情谊。

&ep;&ep;——他并不在乎世间的权位、女子的美色、琳琅的财宝。甚至是名声、他人的赞扬,对他来说都是不甚重要的。

&ep;&ep;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他没有必要为之挂怀。

&ep;&ep;荣枯是笃行佛法的修行者,他是来求“道”的。

&ep;&ep;荣枯低眉垂首,修长的手指轻轻捻着挂在脖子上挂珠。

&ep;&ep;半晌之后,才听王爷叹了口气,随后感受到袖子被人拉扯了一下。

&ep;&ep;“是孤忖度过多,下次……不会再这么试探法师了。”

&ep;&ep;荣枯没想到她会这么做,楞了一下,反应便慢了半拍。

&ep;&ep;结果就是李安然又攥着他的僧袍袖角,轻轻扯了两下。

&ep;&ep;荣枯无法,只好捏住袖子,把袖角从她手里拽了出来:“人世有执迷,殿下自然也是一样的,不用太过介怀。”

&ep;&ep;李安然见他没脾气,自己又先来了劲:“那法师呢?法师没有执迷么?”

&ep;&ep;荣枯唇角含着笑意,眼睛却失了神——

&ep;&ep;那是一个身穿比丘尼装束的女子,搂着一个四、五岁的稚童,眼泪从她那漂亮的,清澈的,满是悲苦的眼睛里,一滴一滴的落在稚童的额头。

&ep;&ep;——你走,跟着师父走。

&ep;&ep;——提婆耆,你不再是我的儿子。

&ep;&ep;——再也不要回丘檀来。

&ep;&ep;“我有过的。”

&ep;&ep;他承认道。

&ep;&ep;“至今未解。”

&ep;&ep;——时时使我从梦中惊醒。

&ep;&ep;第12章“吾狻猊儿,父危,速归。”……

&ep;&ep;跟着车队前来雍州传旨的公公姓吴,吴公公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宫中太监身为无根之人,流行小太监认年长的太监做义父,年长的太监栽培小太监。

&ep;&ep;等到老太监退下去了,干儿子要给义父养老送终,扶灵回乡。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