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眉毛修长,鼻梁高挺,一双眼窝比起中原人更要深一些,面庞轮廓却很精致端庄。

&ep;&ep;尤其是那双眼珠,是中原汉子不会有的浅褐灰色。

&ep;&ep;“哟,没想到竟然是个胡僧啊?”

&ep;&ep;对方像是没有想到她会突然这么做一样,浅色的眼眸里一闪而过一丝迷惘,随后便不着痕迹的别开了脸,垂眸低头,避开了李安然的目光。

&ep;&ep;后者浑然不觉,却像是来了兴味一样站起身,对着身边的侍卫道:“阿邹,去请赵明府来一趟,说我有事寻他。”

&ep;&ep;邹姓侍卫领命,后退两步便转身离去。

&ep;&ep;雍州齐县县令大名赵不庸,李安然入乡随俗,尊称他一声“明府”。

&ep;&ep;然而自从李安然两年前来到雍州,这位赵明府基本上就没怎么睡过囫囵觉,甚至连工作热情都高涨了十倍。

&ep;&ep;原因无他,紧张啊。

&ep;&ep;谁让大殿下这尊大佛就这么一下砸在齐县这个地界了呢?这下好,雍州刺史每月都要发来驿报询问大殿下在齐县是否过得惬意,是否有什么不舒心的地方,是不是要搬去雍州州府等等。

&ep;&ep;赵不庸能回答“不”吗?

&ep;&ep;只好兢兢业业给这个祖宗伺候着,就怕她哪天一个不顺心,就搬去雍州州府。

&ep;&ep;那自己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升迁可言了。

&ep;&ep;两年啊,这日子他过了两年,这两年他吃不好、睡不爽,连新纳的美妾都不香了,这些王刺史在乎吗?不,他不在乎,他只在乎大殿下吃得香不香,睡得爽不爽。

&ep;&ep;今天恰逢休沐,夫人又带着老娘去云上寺礼佛了,赵老爷刚想着在家中松快松快,却见管家连滚带爬的跑进来,对着他通报道:“老、老爷,大殿下身边的侍卫来请,说、说是遇到一桩难解的公案,请您去一趟……”

&ep;&ep;赵不庸:……

&ep;&ep;能怎么办?

&ep;&ep;当然是换上官服去啊。

&ep;&ep;他在这里两年,大殿下未曾前来叨扰过他一次,他削尖了头也没能在大殿下面前争一眼之缘,如今大殿下派人来请他,他难道还有拒绝的道理吗?

&ep;&ep;当他赶到明湖边上的时候,正好看见大殿下坐在钓亭里,边上坐着个小老儿,似乎是乡中耆老的模样,正在同李安然讲些什么。

&ep;&ep;李安然面上带笑,似乎听得很是入神。

&ep;&ep;耆老姓唐,人称一声唐老儿,李安然见他古稀之年,又生的健朗,故而特地招过来聊聊。

&ep;&ep;聊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到是些许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桑农事。

&ep;&ep;唐老儿也是个会来事的,见她喜欢听这些,便顺着她多说了一些乡中之事。

&ep;&ep;“说起这个云上寺啊,山下不少田地都是他们租出去的,包括我们这个柳树村,也有不少佃农租了他们的田种,每年都要交四成收成做租金,到是比朝廷收税还要重些。光靠着男人难糊口,故而家里有妮子的,也会在云上寺的茶田里采茶贴补家用……”

&ep;&ep;李安然以手撑面,听得投入。

&ep;&ep;云上寺是齐县大寺,从魏朝开始便已经顽强的挺立在附近的琞山之上,后梁灭魏之后,只存了六年的国祚,便被异军突起的大周灭了国。

&ep;&ep;魏朝尊佛,大建佛寺,甚至赐予僧人良田、官职,取而代之的后梁非但没有遏制住这股尊佛之风,反而为了快速充盈国库,大肆售卖度牒,以至于后梁短短六年,全国僧人数量竟有百万之众。

&ep;&ep;其中良莠不齐,自然不必多说。

&ep;&ep;一旁抱着孩子的胡僧,并非云上寺出家的僧人,而是从外头云游而来。

&ep;&ep;此刻他脸上的血污已经擦干净了,伤口也简单的包扎过,只是怀里的孩子似乎是饿了,在他怀里哼哼唧唧的抽噎不停。

&ep;&ep;胡僧只好轻拍婴孩的背脊,试图让他安静下来。

&ep;&ep;李安然对着身边的侍卫道:“去给这孩子找家人家讨些奶吃一口。”侍卫领命,转身便去找人了。

&ep;&ep;赵明府连忙趁着这个机会,赶上来对着李安然作揖道:“下官见过宁王殿下。”

&ep;&ep;一边的唐老儿听着倒像是打了个焦雷一样。

&ep;&ep;眼前这个身着男装,却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女子的贵人,正是大周女子封王第一人——当今圣上的长女。

&ep;&ep;李安然脸上挂着笑,站起来扶住了赵不庸:“赵明府何必如此,小王隐居在此,自然是多多烦扰了赵明府。”

&ep;&ep;说着,便让唐老儿将胡僧同村民之间的公案细细讲述一遍给赵不庸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