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补办婚礼

1951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一,是钱龙与韩大妞结婚的日子。钱庄共十六户是通。意思是所有钱庄人部都要来参加酒席。既然钱庄人参加,所以帮工的人也就多。例如,摆桌子、凳子、洗菜、捡菜、切菜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钱庄人干。钱庄就像一家人,可热闹了。

上午九点四十左右就见一辆马车飞速的来到了钱庄,为首的就是黄忠用,他的两个儿子也来了。赵元庆与钱龙赶忙上前去迎接!

赵元庆说:“黄兄!不是说十点吗?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黄忠用说:“早点来好,就怕晚了,厨师会忙不过来。”又回身对两个儿子说:“这是赵元庆校长!你们应该叫叔叔!”

两个儿子同时喊了声:“叔叔好!”

然后又指着钱龙说:“这就是新郎官钱龙,你们该叫声龙弟吧!”

两个儿子有同声喊了声:“龙弟好!”

这时赵志宝也站了出来说:“黄叔叔!怎么这么早啊!没有忘记我吧!”

黄忠用急忙说:“小兄弟!忘记谁,我都不会忘记你呀!你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哪!”

赵志宝说:“大叔可别这么说,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今后若是碰到了什么难事,你言语一声,我一定拔刀相助!”

黄忠用不但送了100斤猪肉,还送来了近20条鱼。对赵元庆钱龙说:“肉是我们家杀的猪,鱼是池塘里捞的,都是我们自家产的,请收下!祝新郎官新婚幸福!我们就回去了。”

赵元庆钱龙都说:“晚上喝了喜酒再回去吧!”留是留了,可黄忠用父子硬是不同意,也就让他们回去了!

简单吃了中饭,钱龙就穿戴起来,准备去迎接新娘。赶车的是赵元庆,也算是钱龙的家长。伴郎只有赵志宝,伴娘就是赵志珍。赵志珍是从学校赶回来的。另一方面弟弟回来了,要见见弟弟。赵志珍是高中生了,在那山区算是大秀才。所以迎亲队伍文的是赵志珍,武的是赵志宝,级别够高的。这在当地,算是高规格了。当然赵志宝大家还不认识,可钱庄赵元庆大家清楚。

留家的是钱豆豆、钱凤,都是老师,也是相当高的级别。

迎亲队伍是两点到的韩家。当然放了大挂鞭炮欢迎,只是新娘家门不开。韩小伟家客人阻挡在门口,不让进!一、要红包;二、要叫钱龙把阻挡的门推开!

韩方听说钱龙有武功,就请了一个武功师傅来阻挡,考考钱龙的武功。要红包是有准备的,赵元庆向挡在门前的人都发了。意思到了就行,多少没有规定。只是推开挡门的人,可要功夫。人家就是要考考你的嘛!钱龙是推了两次都没有推动,可见挡门的师傅力大。

其实挡门的师傅上了门轩,钱龙哪能推得开呀!第三次要是再推不开,男方就要丢大面子了,这说明钱家无能人!

按常规韩家应该在钱龙推二次时,就应该打开门轩的,可今天:一、没有人拨开轩;二、是那位师傅有点斗气,不但不松开,还身力挡!有点耍宝的意思,是故意为难!

赵志宝轻声的对钱龙说:“哥!你跟我走就行,走稳了!”说着右脚轻轻的一提,用手一推,只听着“咔嚓”一声门开了,只见挡门的师傅倒退了几步后,才停下。慌乱的闪开了。赵志宝还只用了三分的力气,如果用五分力气,那挡门的师傅,恐怕会倒地…

新娘子韩大妞已经装扮好了,不用说,非常漂亮:瓜子脸面红扑扑,樱桃小口一点点。一双单凤眼,两只金耳环。几朵野花头上戴,一根银簪发上飘。一根粗粗的金钢箍(银制品)套在白嫩嫩的细颈上。这哪里是山村野姑,分明是城市的丽姐!高约1米65,身材健壮,又亭亭玉立,把钱龙看呆了!

赵志珍说:“哥哥抱啊!”她的意思是,叫钱龙把韩大妞抱上车。

钱龙回过神来说:“大妞!你这么一打扮,我都不认识了!我还以为是别人呢!”

韩大妞说:“傻样!你抱别人干啥?”

钱龙不好回答,抱起韩大妞,在赵志珍姐弟的簇拥下,在鞭炮声中,坐上了马车!后面紧跟着迎亲的队伍。当迎亲队伍还在两百米之外时,钱豆豆就听到了响声,她吩咐钱凤,叫放鞭炮!鞭炮一响,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尤其是小孩连跑带跳的围住婚车,大人们都争相观看:“新娘子真漂亮!”这是共同语言。

赵元庆停下婚车,钱龙就抱着新娘向自家的左屋走去,进了新房,才把新娘子放下。新娘子刚坐下,钱凤则端了一杯茶上来:“嫂嫂!请喝茶!”新娘子站起来,只觅了一小口,就把茶杯放在桌上了。

丢下这里不说,再回头来看看外面。

赵元庆停好了马车,就赶过来迎接送亲的人,不管是新娘的父母,兄弟及其他客人等都是走来的,只有两三里路程,走走无妨!山里也没有车可坐啊!赵元庆把新娘父母称为上宾!坐在右屋的堂前第1桌的上首,下首是新娘的兄妹,例如韩小伟等,左侧边是主培赵元庆;第2桌安排的是钱龙的外婆家人,有外婆、舅舅、舅妈。右侧主培是钱豆豆;娘家来的客人则安排在第3桌上。应该是娘家的重要客人,如娘舅及村中名人,下首陪人是赵志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