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  王翠花用的是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当然,她的原话没有这么文艺,大概意思就是“扶井绳不扶辘轳”。

这句俗话在农村歧义很大,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样。

王翠花理解的是,在井上打水的时候,虽然用辘轳摇上来要省力,但干脆拉井绳则是更直接。

一句话,王翠花的目光还是盯在了大仓家的亲戚关系上面。

毕竟,大仓的老丈人家实在是太有实力了。

只要稍微能给自家说句话,自家的产业就能起死回生。

但是很明显,这辈子跟大仓家的亲戚关系是恢复不了了。

但是,恢复不了跟大仓家的亲戚关系,但是大仓老丈人家那强硬的后台,可不能浪费了。

王翠花就想直接跳过大仓一家人,干脆,她要和春平赤膊上阵,直接跟老亲家去接触了。

你看看电视上《红楼梦》,直到看完了,王翠花也没搞明白刘姥姥跟贾府到底是什么关系。

但这并不妨碍她想效仿刘姥姥。

不管亲戚远近,哪怕八竿子打不着,说到底还是亲戚。

只要有这层亲戚关系,咱们找上门去了,他怎么也得给三分薄面吧!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证明自己的身份。

要能够向姜家人证明,自己这二位,就是梁进仓如假包换的亲二舅,和亲二妗子。

不过这难不倒王翠花和魏春平。

两个人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拿出手里目前还有的积蓄去打通关节。

把老魏家原始的户口档案都给翻出来了,拍照复印一类。

来证明,魏春平跟魏春芝是亲姐弟。

生怕只有这个还不能证明这层亲缘关系,还让派出所拉证明一类。

折腾了很多证明材料,基本就是那种证明“你爸爸就是你爸爸”的模式。

所有这么材料都能证明,“你姐姐就是你姐姐”。

手里有了这些铁证,魏春平和王翠花信心满满地进京了。

进京干里寻亲。

到了京城,这两口子基本上属于两眼一抹黑。

虽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大仓的大丈人、二丈人出现在新闻里。

也知道姜家的人都住在京城。

但是京城好大。

关键的是,两口子虽然可以按图索骥地找到姜家人的单位,问题是他们进得去吗?

而且,这两口子也是有点做贼心虚。

让他俩直接去找老将军,或者找大仓的大丈人,二丈人,别说他们见不上,就是能见上,他俩也没那胆量。

后来商定,不找人老成精的那一类,而是要找相对年轻一点的姜家人。

年轻人好糊弄。

而且喜欢感情用事。

只要拿出自己手里这些铁证,年轻人一看,要紧的亲戚来了,求到自己头上来了。

也许当场就给写个条子让自己拿着回去找县长了。

这不就解决了吗!

两口子破釜沉舟,这回是真下决心。

在京城摸爬滚打了大半个月,虽然处处碰壁,哪里都进不去,但永远是碰了南墙碰北墙,永不气馁。

还别说,终于让他俩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位姜家的人。

英子的五哥姜海成的媳妇,吕青青。

吕青青是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的干部。

说魏春平两口子误打误撞,指的是他们在大门处自报家门,说他俩是吕科长的重要的亲戚。

家中有急事找到这里来的。

人命关天的大事,再不赶紧见到吕科长,就要耽搁了。

吕科长接到保卫处的电话,吓了一跳,赶紧亲自跑到大门口来。

一看一对农村打扮的中年男女,手里拿着一叠材料在那里等着自己呢。

双方谁也不认识谁。

王翠花多精明啊,一听对方就是吕科长,马上把证明材料呈现给吕科长。

吕科长拿着那些证明材料,一头雾水。

眼前这个男的叫魏春平,他拿着身份证呢。

可魏春芝是谁?

这些材料都把证明指向了魏春平和魏春芝的亲缘关系,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翻到后边,吕青青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他小姑父这是搞得哪一出?

原来,这个魏春芝是他小姑父的母亲啊!

也就是说,眼前这二位,是他小姑父的舅舅和舅妈。

既然身份确定了,大门口不是说话之处,吕科长把这二位亲戚带到了小会客室。

跟在吕科长身后,魏春平和王翠花对视一眼,内心大喜。

欧耶,成功了!

到了会客室,工作人员给泡了茶。

吕青青关切地问:“叔叔阿姨,刚才听说你们是家中有急事过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肯定要开门见山问清楚了,听说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吕青青既有些吃惊,又有些奇怪。

小梁家出了事,为什么不打电话,或者小梁,或者英子跟自己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