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  魏春平知道,想要扩大生意规模,再上一台石子磨明显不合适。

他已经有了两台石子磨,这几年把南山都打去了半拉,磨成石子卖了。

可是石子生意有个特点,那就是运输成本比较贵。

毕竟,石头的儿子,还是石头。

这东西老沉了。

魏春平这个石子场,扩展面不会很远。

要是他把生意拓展到几百公里以外,去了运费都不够本。

也就是说,他这两台石子磨,基本就能满足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石子需求量了。

再增加石子磨,增加产量,本地也消化不了那么多。

但是,如果把石头烧成灰,分量可就大大减轻了。

这是魏春平对于石灰最直观的感受。

于是,他想扩大生意规模,自然而然就开始打起了石灰的主意。

毕竟,靠山吃山,他扩大生意规模,大前提还是要建立在山上这些石头身上。

石头的儿子不适于远途运输,但是石头的灰是可以远途运输的。

当然,石灰也不适合太远运输。

只不过几百公里的路途,还是能接受的。

这个运输距离,就比石子远多了。

至少,几百公里的运输距离,已经能够把磨石峪的石灰运到大城市了。

比方说,岛城!

事实上,村里那俩石灰窑上的石灰,大部分也是卖到岛城去了。

岛城作为经济发展超越省城的大城市,这些年的城市建设也是飞速发展。

对于建材的需求量极大。

岛城的物价别说在省,就是在国,也能排得上前几名。

建材拉到岛城,价格比卖到其他地方要高很多。

石灰也是,拉到岛城,去了运费,还是比在本地卖贵了很多。

魏春平眼光放长,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石灰卖到岛城会贵很多这一点。

他想把利润进一步拉高。

那就是,把石灰做成灰膏。

青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遇热分解,烧成的灰就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其实,建筑上用的石灰,并不是氧化钙。

生石灰是没法用的。

要做成熟石灰才能用。

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后的产物,就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

灰膏,就是生石灰加水,去除杂质之后沉淀而成的熟石灰膏体。

建筑上肯定不收生石灰,而是收灰膏,拉过来直接能用。

磨石峪那俩烧石灰的,他们的石灰拉到岛城,就是送到灰膏厂,而不是送到建筑上。

魏春平就是盯上了这个生意。

第一,他也要进军烧石灰的行业,要在山上建石灰窑。

第二,他要在岛城建个灰膏厂。

灰膏厂其实很简单,关键就是要有场地。

根据规模大小,建几个沉淀池,这就是个灰膏厂。

除了消化自己石灰窑上的石灰,也可以收其他窑上送过来的石灰。

之所以一直以来岛城的灰膏厂要收外地的石灰,而不是从本地直接收石灰。

原因就是岛城周围大部分的石头不是石灰石。

即使有的山上有石灰石,烧石灰质量也不好,或者那些山开采起来成本较高。

这才给了外地石灰窑机会。

魏春平把生意触角伸到岛城的边缘,这个规模果然是上来了。

利润也是直线上升。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即使在岛城的外围,想找个地方建灰膏厂,场地费也是相当贵。

各种费用都不低。

也就是说,魏春平除了在自己村里建三孔石灰窑的投资,在岛城建灰膏厂投资也很大。

他虽然是磨石峪的首富,但是磨石峪穷山僻壤所谓的首富有多少钱?

一下子扩大规模,肯定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于是从银行贷了不少款,还高息的民间借贷搞了几十万。

万万没想到的是,规模上去了,各方面刚刚进入正轨,眼看着稳步盈利的时候,封山禁牧了。

这要把石灰窑和石子场给关了,魏春平那可是血本无归。

银行贷款和高息借贷拿什么还啊?

当林业部门联合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来到磨石峪,关停这些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石子场、石灰窑的时候,魏春平两口子要疯了。

工作组第一次来关停的时候,面对的是魏春平重赏之下武装起来的“护场队”。

其实对于在石子场和石灰窑干活的人来说,这也算他们的饭碗。

要是给关停了,他们上哪干活去?

所以魏春平出了大价钱,让这些干活的抄起家伙,誓死捍卫咱们的石子场和石灰窑。

还别说,面对魏春平等人不要命的架势,工作组也是毫无办法,只好先行撤退。

可是等到第二次,工作组有备而来,派出所增加了人手。

工作组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