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的人,做事就讲究一个效率。

余志军的一个指令,人员运作起来。

不要说道上没有能人,搞设计的、搞策划的、瓦匠、木匠都动员起来,那是效率杠杠的。饭铺子虽说小,但是余志军当成了一个工程对待。

认真地、不折不扣地按照刀爷的吩咐,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军令如山倒,速度惊人,昼夜赶工,三天,保质保量地交付。

肖扬和刀爷验工,非常地满意,刀爷也不吝啬夸奖的词语。

只是刀爷不免遗憾,说了一句大伙的心声:“余志军他们的效率还是蛮高的,混混里也有能人啊1

刀爷感叹是感叹,见不得人的人还是见不得人。

尽管余志军他们功勋卓著,劳苦功高,重新开张的日子,余志军没有露面,他的小弟们也没有露面。

一群幕后的“英雄”没有接受人民的瞻礼,更没有张扬,只是默默地做无名英雄,他们的光辉业绩留待后人评说,甘做不留名的无名人。

开业那天,刀爷来啦,给了肖扬一个菜墩,上面砍着一把刀,放在正当中的桌子上。

卢志清夫妇来啦,忙里忙外。

林月娥和顾川来啦,带来了教授的一幅字:“自力更生”。

书法不错,堪称完美。

布局严谨,间疏有致。勾连飘逸,遒劲有力。

一气呵成,可窥大家风范。

落款是:顾清源,下面是红彤彤的一个印章,是篆刻。

刀爷不认得落款,还是请教了莫休,方才晓得是:彭都山人樱

莫休道书法造诣颇深,也觉得顾清源的书法已经有了大家之范,算是书法中的精品了。

卢志清送来一副裱好的匾额:陋室铭。匾额上有吴养浩的题名,还有卢志清、林月娥等人的名字。

拿卢志清的话说,也算是支持肖扬了。

由卢志清写了扬扬饭馆的牌子挂在墙上,倒也是工整大气,显得和气。

莫休认为卢志清的字就像是他的为人,方方正正的,总是规规矩矩。见字如见人,还是有道理的。

重打锣鼓另开戏,生意重新开张。

红火的不得了,肖扬也是忙得脚朝天,莫休也忙碌起来。

近一些日子,他教肖扬做小炒,很是用心。

他知道,一个饭馆,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吸引顾客,顾客还必须喝酒,这就少不了小炒,少不了几个拿手菜。

肖扬学的很认真,每一道菜都做的极为精致,也获得了客人的好评。

有了遮风避雨的地,地儿宽敞了许多。

肖扬会把韩冬梅推来摊前,一来照顾摊子,也为妈妈找一些事情干,免得她灰心。二来她也不放心妈妈,更是为了方便照顾妈妈。更重要的是,邻里过来,也可以开导韩冬梅。

明仔也很乖,放学、星期天,也是围在肖扬身边。

一家人重拾欢笑,围在一起,韩冬梅喜欢孩子一口一个“妈”地叫,让她感到她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人们说:“冬梅啊!你有一对好儿女,是福气。”

韩冬梅就笑的很是开心,看着肖扬忙碌,心里总是暖暖的。

可以把妈妈带在身边;弟弟听话,日子也就快了起来。

肖扬觉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女孩,笑容也就在脸上。

一派祥和。

有刀爷在后面戳着,又有卢志清等人在后面顶着,肖扬没有了后顾自忧。

笑声又回到她们娘们中间,笑容又挂上韩冬梅的脸。

知足!就是咱老百姓。

只要给一点阳光,肖扬就会灿烂。

咱是老百姓呐,真呀吧真高兴。给一点阳光就缠烂,美美的日子里,都是好心情。

幸福的生活洒满阳光,金色的大道长又长,前方的道路充满光明。

咱呀吧老百姓,迈开大步往前走,美好的生活在前方。

随着日子的叠加,幸福街的人人都以肖扬为榜样,作为教育孩子的榜样。

肖扬是值得称道的,她不愧于榜样这个称呼。让肖扬名声远扬,还有一个故事。

这一年,吴养浩副区长遇到了一件难以解决的事。

他的儿子吴自成,除了俏皮捣蛋,就是在社会上学的不三不四。

吴自成跟着一帮官衙内,有一点胡作非为。也不怎么学习,难以管教。

吴养浩很是头疼,用尽办法教育,绞尽脑子也不起作用。

吴自成依旧像是一个流氓,到处游荡。

吴养浩一怒之下,也曾经打过几回,反而适得其反。吴自成干脆不回家了,在外面厮混。

吴养浩苦思无计策,便也想起来扬扬饭馆。

于是吴养浩带了吴自成来到肖扬的摊子前,也不说话,就是带吴自成来吃饭。

农民工吃了,临走,自己把钱丢到钱箱子里,打一个招呼就走。

没有钱的人也不多说,直说:“扬扬,没带钱1

扬扬也就是笑笑,回道:“没啥1

那人会洗洗碗,收拾一下桌子就走。

扬扬忙碌着,娇弱的身子穿梭在人群里,脸上总是笑。

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