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源也来过,得知韩冬梅的情况后,亲自为肖扬引荐了彭都市著名的老中医钱舒,一个六十来岁的固执老头。

钱老见到肖扬这样子的忙碌,又看到韩冬梅躺卧在小床上,很是同情。

他为韩冬梅诊断,也是吃惊,问道:“扬扬,你们请到了大师了,你妈妈的经络虽说不通,然而已经见好。借以时日,会好的。”

钱老这般说,那就是有希望了。

韩冬梅说:“钱老,有一个路过的老中医为我看了一下,只是匆忙,随后离去了。”

莫休不让说,韩冬梅便这么地回答钱老了。

钱老说:“针灸手法罕见,即便是我,也没个把握。如果可以,还清引荐,和那大师见一个面才好。”

扬扬道;“会的,如果有缘,一定的。”

钱老感概道:“好人终有好报埃冬梅病成这个样子,竟然有恢复的希望,算是奇迹了。

也罢,扬扬,我就教给你针灸之法1

于是,钱老就手把手地教肖扬辨认穴道,极其有耐心。

由于肖扬记性好,很快就上手。钱舒还把针灸的技艺传授给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晚上,肖扬学了回来,在自己身上演习。

明仔说:“在我身上练吧!明天你还要做事。”

肖扬也就练,明仔咬牙挺住,眼泪在眼里打转也不出声。

肖扬不忍心,偷偷地在自己身上练习。直到掌握要领,熟练掌握针灸的技巧,把握住穴道。

刻苦,不懈地努力,相信老天不负有心人,相信苦心人天不负;更相信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只要肯脚踏实地生活,美好的前景就会实现。

肖扬的勤奋,任劳任怨,让钱老很感动,钱老说:“扬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托起了一个家,不容易。”

话说一日,顾清源也在,莫休忙碌着,照顾生意。

钱老来看韩冬梅,莫休眼珠子一转,转身对顾清源说:“叔叔,你看,扬扬不懂得针灸,如果钱老可以收下扬扬做徒弟,你看碍…”

顾清源点头,便道:“钱老是一个爱才的人,扬扬天资聪慧,正合适。”

莫休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儿个如何?”

顾清源呵呵笑:“还是你脑瓜子灵1

于是顾清源走过来,夸奖扬扬道:“扬扬是咱幸福街最为聪慧的孩子,学什么都快,一学就会。”

钱老摇摇头:“可不是,背汤头歌很枯燥,没有看电影刺激。年轻人喜欢到外面闯世界,哪里还稀罕古董级的玩意。

徒弟难找啊1

顾清源道:“哦,记起来了,钱老,前一段时间,你还说,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就是你的孙子都不愿意学中医了。

可惜了,你一身的医术都要带进棺材里了1

这说到了钱老的心坎里了,找一个合适的徒弟成为了他的心玻

顾清源看了一眼扬扬,笑道:“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徒弟!扬扬吃苦耐劳,人也聪明1

钱老打量一下扬扬,点头道:“不错!就是……”

莫休见到钱老心动,急忙过来,靠近了扬扬,低声道:“还不跪下认师父1

扬扬听到,立即跪下,磕头道:“师父,请受徒弟一拜1

钱老正襟危坐,接受了一拜,然后说道:“好,我答应了1

最终,钱老受到感动,破例愿意收肖扬做徒弟。

因为肖扬还要照顾家,做生意,时间上不充足。

钱老也是知道情况,肖扬太小啦,承担起不应该她这个年龄的责任,不仅是一个担当的,更是一份勇气。

钱老除了同情肖扬一家人,更看好肖扬未来,逢人就说:“肖扬是好样的。”

一次,钱老的孙子花里胡哨的从他前面过,他怒道:“成何体统,不学好1

他孙子说:“这叫时髦,爷爷,您落伍了1

钱老瞪眼睛,骂道:“不务正业,到处游荡,像是野鬼一样。你看肖扬,人家怎么过的,你又是什么样子1

随后抓起扫把,追赶过来,他孙子撒丫子就跑了。

钱老教育他的孩子,也是不由得拿肖扬和他们比。

话说回来,莫休虽说医术高明,但是经验不足,他研究了钱老的针灸术,然后加以改进,再教肖扬。

明远说:“哥哥,你的医术教给我吧。我将来当一名医生。”

莫休说:“小医医治人,不是大志向。大医医治国家,才是男儿要做的。你要做的,就是安心读书,报效国家,为民造福。”

明远道:“我没有这个志向。”

莫休说:“鲁迅原来是学医生的,后来他做的是文学的事儿。你知道为什么吗?”

肖明远道:“不知道1

莫休说:“他要医治国人的灵魂。孙中山是学医的,后来他革命了,他选择了医治国家政治。”

肖明远道:“不懂1

莫休说:“你会懂的。你只要读书就是了。”

莫休精通《五经四书》,诸子百家,文章造诣颇深。

当然他也有了文人的心思,他喜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便教给肖明远。

不以物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