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时(7)

被火光映红的夜空下,几架德军战斗机从低空掠过,紧贴着那条对于孟加拉人而言象征着生与死的边境线飞行。孟加拉危机爆发数月以来,仍有成千上万的孟加拉人奔波在路上、成为新近加入难民大军中的一员。由于无法拒绝更没法阻止孟加拉人入境,一些悲观的印度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几千万人涌入印度东北地区并直接导致西孟加拉等地不堪重负。届时,蠢蠢欲动的各邦政客们有足够的理由向新德里问罪。

驾驶着其中一架战斗机的迪迪埃·博尚做了个深呼吸,轻松地从机载雷达设备显示器上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这一次他并没有发现前来监视他们的巴基斯坦战机。自孟加拉危机开始以来,为回应盟友的元首遇刺一事而频繁地出动战机在边境地带飞行、组织德军和印军进行军演的德国人给巴基斯坦方面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而巴基斯坦人的盟友却因为孟加拉人的处境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而暂时保持中立、拒绝用和德国人同等的力度协助盟国。

“各作战单位注意,本次常态化飞行巡逻任务即将结束。请各机在任务结束后尽快返回基地,并于今晚11点之前将相关资料移交给印军。完毕。”

“收到。”博尚随口答应了一声,他并不担心此刻发生什么意外。德国人在东孟加拉附近巡逻了这么多次,巴基斯坦空军除了象征性地出动战机伴飞之外连半点挑衅动作都不敢做出,以至于印度人经常嘲笑巴基斯坦空军是特地前来陪着德国人巡视领地的。有这些案例在前,发生那些意外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何况同各种复杂局面打过交道的迪迪埃·博尚有应付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能力。

他偶尔会对别人自夸说,gla本没有任何机会攻入欧洲。

从他们所在的角度向西侧望去,处于战火之中的村庄和城镇依稀可见,而堆积在港口的那些船只无疑暴露了巴基斯坦人的心虚。拥有制空权的德军和印军掌控着南亚的天空,即便这两支军队还不至于对普通货机下手,但担心对手先下手为强的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在尽力避免用空中运输方式向东孟加拉的驻军提供重要物资,代价是他们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且同样逃不过印度海军的跟踪与监视。

“到底有多少孟加拉人进入了印度?”通讯频道里的德军飞行员们闲聊着,他们执行的这项任务可以算得上是最安全又最能出风头的工作之一了。不必担心遇上生命危险,也不必担心在外人面前缺乏用于自吹自擂的战绩,而且他们的印度人同行也会因此而高看他们一眼。“我记得总该有几百万……”

“快到一千万人了。”博尚纠正了一下同伴的说法,他从冲突爆发的那天开始就和麦克尼尔一同认真地关注着孟加拉局势的变化,“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最终的总数要看巴基斯坦人还打算在东孟加拉杀死多少人。”

“哪有那种事?”另一名飞行员满不在乎地鄙视了博尚的发言,“东孟加拉有一亿多人,巴基斯坦人就算让他们部署的十万军队昼夜不停地屠杀平民也杀不干净……吧?”

“那要看他们的效率能否同nsdap相比。”博尚在提起nsdap时毫无心理压力,他不像其他真正的德国人那样对于胜利者的历史有种既要从根本上否定又因其决定了当下现状而讳莫如深的态度,“或许他们没有办法消灭一亿人,但消灭几千万人也并不困难。”

雷达上出现的新光点让博尚愣了一下,他随后暗自在心里为巴基斯坦人的勇气叫好。这改变不了什么,反正巴基斯坦战机绝对不敢对着国境线另一侧的德军战机开火,就算美国人和英国人也没有这种胆量。训练有素的法兰西绅士向着同伴们提出了些建议,沿着边境线巡逻的德军机群迅速改变了阵型、以更加刁钻的角度紧贴着国境线前进。他们将在海上返回,也许还可以到巴基斯坦的海上领空上方挑衅一番再扬长而去。

空中的较量对于只能站在地面上仰望着漆黑一片的夜空的士兵们来说有些遥远了,但没有人会喜欢敌人在自己眼前耀武扬威。正是由于这些战机和它所象征着的强大势力的干预,本应被迅速平定的孟加拉人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强有力的抵抗。那群自称自由战士的孟加拉人控制了东孟加拉边境地带的数个城镇,大有以此为基地向达卡方向进攻的打算。

“真想把这群德国佬全都打下来埃”失望的巴基斯坦士兵放下了望远镜,对着身旁完全包裹在动力装甲中的战友说道,“就算注定打不过他们,也不能放任他们在我们头顶为所欲为。”

“可别那么想,我们对面的敌人会在我方主动开火的瞬间打过来。”那名游骑兵的头脑还算清醒,频繁地听到附近德印军演的炮火声让他在恐惧之余对局势有着较为悲观的估计。即便不谈兵员和装备质量还有战术思维上的差异,东孟加拉的十万巴基斯坦军队也仅够应付孟加拉人而非印军和驻印德军,“到时候孟加拉就再也不是我们的国土了……和我们有着相同信仰的兄弟也将在异国的蒙骗和威胁之下投入敌人的怀抱。”

“兄弟?哼,他们可没把我们当兄弟——这群孟加拉人一意孤行要把他们和我们区别开。”扛着火箭筒的士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