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一个错马能有多长时间,此时江源已经到了洪浩近前了,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可是真到了近前就变成更长的马槊施展不开了。江源挥手就是一刀砍向洪浩头颅,洪浩赶忙向侧边去躲,估计是想来个镫里藏身,可江源反应迅速,一见这刀砍不到人,转手就一刀横抽到那马的臀部。就是北蛮的宝马也受不了江源这么猛力的一抽啊,立刻就前蹄离地猛地一跳。这一跳不要紧,可别忘了洪浩正猛力侧向一边呢,那马若是平稳的跑着当然不要紧,可这猛地四蹄都离了地可就掌握不了平衡了,被洪浩带着就侧着摔在了地上,正砸在洪浩身上,估摸着洪浩要不是武力出众,就这一下就得被这一千来斤给压死,可就算没压死也让他彻底没力气爬起来了。

&ep;&ep;江源策马到了他身前,从马背上跳下,双手一掀那匹北蛮马就将它掀得站了起来,这匹马因为有了主人当垫背反而没事,站起来甩甩尾巴动动蹄子连点儿皮都没擦破。江源一伸手就把洪浩拎起来扔到了北蛮马的背上,这时自有靖军的军士骑马赶来将敌将带回己阵。

&ep;&ep;马上斗将就这么迅速,就这么点儿闪转腾挪的地方,比的就是哪边的人和马力气大,哪边的反应又迅速,小说演义里动不动就大战数百回合,就是人受得了马也不可能受得了,一般只三五回合就分得出胜负。

&ep;&ep;江源高坐马背,反过来向辽军叫阵,“对面叛军,可还有敢上阵较量的?”

&ep;&ep;洪浩都不是对手,被对方一合就给挑了,辽军里哪还有上来送死的?

&ep;&ep;江源连呼三遍,没人敢应,他笑道:“而今司徒横已死,司徒柏已擒,对面那个乱臣贼子司徒标,还不下马受降,还需要天兵过去捉吗?”

&ep;&ep;他此话一出,对面战阵一阵混乱,京城以南的信息都被大皇子和太子他们给截住了,根本没人知道齐军魏军都败了的事,如今只剩下辽国一军抗衡整个天下之力,难怪军士会混乱。江源也坏,他因为叫阵的缘故距离敌阵也就不到三百步,眼看着对方一将正骑马立在阵前,他取下鞍上弓箭,挽弓就是一箭。那敌将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他一箭穿胸射下马来,敌阵立刻又是一乱。

&ep;&ep;见辽军阵型变乱,睿王立刻下令出击,手下的步兵听令向前冲锋,骑兵自左右两翼向敌后包抄,意图扰乱敌军后阵分散敌军攻击。那魏王兵卒不多,但是骑兵倒是最多的,他麾下有擅长养马的人才,依靠私商偷渡被他得了优良的马种加以培育,竟然每人两骑的配备了足足两万人的骑兵,这数字听着就让人眼馋不已,不过此时这些骑兵、养马的人外加马种都在睿王的口袋里了,加上睿王本就有的骑兵和投降的齐王骑兵,硬是让睿王配备了一只三万两千多人的骑兵队伍,相对比对面辽王那寒掺的一万骑兵,简直高大上到晃眼的地步。

&ep;&ep;三万对一万,辽王的骑兵几乎给跪了,这还怎么打?拦也拦不住啊。果然,只一阵冲杀就让靖军的兵马冲到了己方军阵的背后,扰得军阵一片混乱。

&ep;&ep;此时的骑兵可不是蒙古式的那种轻骑,而是全身披甲的重骑,江源将其改良了一下,按照唐朝骑兵的样式,减少了战马身上的甲片,使其只护住容易受伤的前胸和脸部,其他甲片去除,骑士则依旧身着厚甲,这样骑兵机动力增强,而冲锋陷阵的能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可以迅速绕到敌后给予敌人毁灭性攻击。江源从骑兵冲锋开始就御马跟了上去,开始冲阵之时已然冲到了最前面。他战力强劲,根本无人能挡,仿佛箭尖一样带着身后的骑兵就开始一路突袭。

&ep;&ep;江源的目的性相当明确,直奔辽王而去。杜甫有一首诗作得好:“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面四句是讽刺战争的,颇有点儿迂腐,因此暂且不提,这句擒贼先擒王却相当之经典,道出自古用兵之妙。那辽王所站的位置有些偏后,正方便他去偷袭,只这一冲,就是杀不死辽王也够让他军心大乱了。

&ep;&ep;有两名敌将一见江源动静连忙上来阻拦,却被江源一刀一个砍下马去,他也来不及看那两人死没死了,只带兵摧马一路向前。敌军后阵距离辽王的位置也就只有一里左右,江源一路杀敌距离辽王只剩下一百多步。见他这般冲阵,辽王本想躲避,可又一想帅旗可是跟着他动的,若是他跑了岂不更是动摇军心。

&ep;&ep;江源此时仗着左右都有靖军护卫,还刀入鞘,取出弓箭来,搭箭就射,他那一箭两百多步都能射穿铁甲,这点距离绝对够杀辽王的了。这辽王也是命大,身边一将猛把他扑开了,虽然让他从马上摔了下去跌了个七荤八素,好歹没被取了性命。和评书里说的不一样,无论王爷还是将军都没有敢穿什么白盔白甲金盔金甲等着被杀的,所谓“临阵不自标异”,要真穿的那么标新立异怕是早就被敌人射成刺猬了,所以辽王这么一入人群还真是不容易找出来。

&ep;&ep;江源一看辽王没入人群看不见了,帅旗倒还立在那里,立刻弯弓又是一箭,将辽王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