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后世《靖史》将江源这番话录入其中,少年此时还不知道,他这番话成了历代史学家必须研究的对象。英国公江源投奔靖武帝司徒晟这么大的事必须大啊,作为明君与忠臣的典范,一世君臣相得,当然要仔细研读才行。

&ep;&ep;江源一番话彻底消除了司徒晟的顾虑,他知道江源起于微末,而今也刚刚崭露头角,不为人看重,现如今投奔自己必是真心。既然得了这位谋主,自然要问策,和所有古代欲成大事者一样,他也问道:“先生有何教我?”

&ep;&ep;江源自是早有准备,“源有三策献于殿下。”他没说策略,倒是先问道:“殿下为何欲登绝顶?”你为什么要当皇帝啊?

&ep;&ep;司徒晟被这问题说的一愣,总不能说我不去当就得死吧。不上则下,不荣则辱,不升则死,这话和自己人说说还行,可也不能算正式的理由啊。

&ep;&ep;江源一笑,所以说古人虽然也聪明,但到底眼光容易局限。现代人都知道,你想竞聘岗位,必须把你的执政策略白话一下,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拿什么来忽悠下面的人选你陪你玩啊。当个小班长你还得说一下下一步打算在班里搞什么活动如何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呢,更何况当皇上。

&ep;&ep;“现而今天下臣服,各守礼仪,太子占嫡,大皇子占长,无有失德之处,为何逆圣上之意而就殿下之心呢?前燕何以二世而亡?燕二世弑父杀兄夺位,失德于天下也,公欲效仿乎?”想要登临绝顶必须有个必须是你的理由,所谓舍我其谁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没你他也行,那就不是道理了。

&ep;&ep;“臣下第一策便是收心之策(江源心内暗笑,其实应该叫做洗脑之策)。”江源说道:“我朝虽天下臣服但依然有所隐忧,此忧外在于北蛮贼虏,内在于世族勋贵。北蛮劫掠我百姓,践踏我国土,逼高皇帝签下城下之盟,此奇耻大辱,若不报仇天理难容,此仇此恨更甚于杀父之仇。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杀父之仇当如此,何况国仇?世族勋贵吞并土地,倾轧百姓,于国不能安邦,危乱之时投敌卖主,于下不能安民,欺凌黔首侵占民田,不交赋税勾结地方,早晚成心腹之患。我闻听金陵有个护官符,道是金陵有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若是巴结这四家便能保住官职,若是得罪了他们便要丢官去职,脑袋不保……”

&ep;&ep;听到这里,司徒晟大怒,不由拍案而起,“竟有这般大胆之徒,可是嫌大靖的刀不利吗?都是哪四家?!”

&ep;&ep;江源说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那荣国府、宁国府。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说保龄侯史家(此时老保龄侯还没死,也就没有忠靖侯神马事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此是紫薇舍人之后的薛家。”

&ep;&ep;“那薛家不过是个皇商,竟也敢勾结地方?”司徒晟怒火旺盛。

&ep;&ep;“这还只是金陵一地,那贾、史、王、薛也不过是些才崛起几十年的勋贵罢了,在勋贵中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家,竟可以做出如此之事,更何况杨家、楚家这等世家大族?他们之中为非作歹,祸害地方的大有人在,若不加以惩处,早晚必成祸害!”

&ep;&ep;看到司徒晟同意他的观点,江源才说道:“正因此除了殿下,其他四人皆不可为君,否则天下不保,社稷倾颓,大靖有翻覆之险。”

&ep;&ep;司徒晟言道:“喔,何以见得?”

&ep;&ep;作者有话要说:  没什么变化,就把策略的名字改了改,发现名字好像和十几年前看过的小说有点类似……我去,这种一看到跳崖就说模仿神雕侠侣,一看到献策就说模仿诸葛亮的日子实在受不了,中心思想都不一样就被扣帽子,干脆改了完了……反正就只有名字相似……

&ep;&ep;谁再说献策等同于一代军师就直接右手边X,正式拜见主公或者自荐的时候不献策还算得上谋士吗……

&ep;&ep;本日三更

&ep;&ep;各种花式打滚撒娇,求评论,要评论嘛~

&ep;&ep;阴笑,谁在潜水就戳氧气管!

&ep;&ep;☆、第十章辅明主江源吐心意道奇谋状元说妙计

&ep;&ep;江源听问,回答道:“先说外敌,正因为北蛮威胁天下,所以太子、五皇子绝不可称帝。太子仰慕敌国,若太子登基,岂不献国于敌寇?若其为帝,恐怕天下之人都要披发左衽,再无华夏矣。此非亡靖朝,而是亡天下,毁我千年文明,万世基业!五皇子虚名无实,纸上谈兵,内不能保民,外不能逐寇,若其登基,一旦刀兵四起,华夏之人尽成两脚之羊,任人宰割。”

&ep;&ep;“再说内患,世家勋贵虽也有良善之辈,不过杯水车薪,大皇子、四皇子若是登基,世家勋贵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